中國微珠產業化:曾巨資購德技術 卻嚴重落后美

                2013-11-06 08:51 來源:中國科學報

                  中國研究機構生產的高性能玻璃微珠

                   中國研究機構生產的高性能玻璃微珠

                  十數年潛心研究,數年產業化探索,推動科研成果服務國民經濟,是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宋廣智和張敬杰的事業重心。

                  10月11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靖江)空心微珠節能材料工程中心在江蘇省靖江市掛牌成立,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理化所)副所長劉新建和靖江市市長趙葉共同為工程中心揭幕。

                  在趙葉看來,理化所的工程中心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落戶靖江,使得靖江的產業攀上了中科院“高親”,必將帶動靖江產業提升和結構調整。

                  “多年來,我們的心思只有一個,就是不斷攻關,持續提升空心玻璃微珠的性能,同時切實推進成果產業化,真正為企業產品競爭力和地方經濟發展提升做點事?!苯邮堋吨袊茖W報》記者采訪時,理化所研究員宋廣智和張敬杰都有點激動。

                  小微珠大用處

                  作為一種輕質無機非金屬多功能材料,空心玻璃微珠由于其密度小、導熱系數低、介電常數小、機械強度高和耐腐蝕等優良性能。

                  長期以來,世界范圍內雖有美、日、德等國家的企業能夠生產空心玻璃微珠,但只有美國3M公司能夠提供系列化高性能產品?;谄洚a品的競爭力,3M公司幾乎壟斷了全球市場,相關產品對中國禁運。

                  上世紀90年代初期,國內曾有企業斥巨資引進德國技術,但后來發現引進的技術水平與美國差距甚遠,生產工藝的收率不高,且產出的產品性能落后,尤其是空心玻璃微珠的耐壓性能較差,不能滿足現實的需求。

                  隨后,宋廣智在國家“863”項目、中科院項目的支持下,開展“高折射率透明陶瓷微珠制備新技術”等系列課題的研究,開發了空心玻璃微珠的先進制備技術,使我國在該領域有了自己的知識產權。

                  理化所申請了該項發明的國家專利,并已獲得授權。同時,課題組還聯合有關企業進行了中試生產,推出了納米級包覆微珠、晶態微珠材料等產品。

                  在導師退休后,張敬杰義不容辭地承擔起了持續研究空心玻璃微珠的使命。張敬杰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支持下,持續開展了“空心玻璃微珠表面改性”等系列課題研究。張敬杰還參加主持完成了“863”計劃等多項國家級科研任務,研究開發出對國民經濟有重大影響又有巨大市場前景的微米級球形粉體新材料,是張敬杰現階段研究的重點。

                  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目前理化所已擁有該項目的自主知識產權,建立了小批量多品種的生產基地,掌握了高性能空心微球的制備關鍵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

                  2006年12月,該技術成果通過了相關部門與中科院共同組織的鑒定,專家組認為:理化所的技術水平居世界先進,并已打破了空心微球相關產品被國外壟斷的被動局面,提升了我國在高性能空心微球制備技術領域的先進地位。

                責編:王文靜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