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網 北京1月16日電 記者今天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我國今年將實施16次宇航發射,計劃將神舟十號、嫦娥三號等20顆航天器送入太空。其中,由該集團公司抓總研制的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將完成載人空間交會對接應用飛行任務;嫦娥三號衛星將實現首次月球軟著陸探測和自動巡視勘察。
上述計劃是在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日前召開的2013年年度工作會上明確的。會議進一步明確了集團公司的戰略使命和奮斗目標。該集團公司到2020年將全面完成“構建航天科技工業新體系,建設國際一流大型航天企業集團”的戰略部署。其中包括:
具備全面的宇宙空間探索能力。形成新一代運載火箭系列,突破重型運載火箭關鍵技術;建設我國獨立自主的空間站,完成月球探測“繞、落、回”任務,突破載人登月關鍵技術,開展火星、金星、土星、木星及小行星等深空探測工程。
建成完善的國家空間基礎設施和航天裝備體系。完成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等建設,建成體系健全、功能完備、穩定運行的空間基礎設施和航天裝備體系。到2020年,在軌航天器數量超過200顆,占全球在軌航天器總數20%左右;年均發射數量達到30次左右,占全球發射數量30%左右。
打造形成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核心的產業集群。重點發展以衛星應用、航天高端裝備制造、航天電子與信息、新能源與新材料為代表的,符合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向的航天技術應用產業和航天服務業,培育形成技術含量高、成長性好、有效支撐國家和重大行業應用的航天高技術產業群,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支柱產業,以及若干個規模超過500億的核心產業集團和若干個規模超過100億的重點專業公司。
具備實力雄厚的航天國際競爭力和話語權。實現衛星通信、衛星導航、衛星遙感等空間基礎設施的全球化應用,到2020年,境外收入占比超過15%,宇航、防務國際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比重達25%;培養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在國際航天組織中擔任重要職務的專家學者,在航天國際標準和國際規則制定、重大國際項目合作、主流國際合作組織中的參與度與話語權明顯增強等。
剛剛過去的5年,該集團公司研制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共實施了70次發射,成功將84顆衛星、3艘神舟飛船、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嫦娥二號月球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特別是2011年和2012年發射次數連續兩年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標志著我國航天整體實力實現大幅提升,步入世界前列。該集團公司在軌運營管理的通信衛星數量從5顆增長到12顆,衛星覆蓋范圍已經輻射到全球80%以上的地區,衛星應用等航天技術應用產業和航天服務業在推動航天技術更多更好地轉化應用于國民經濟建設各個領域發揮了重要的牽引帶動作用,已經成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力量。該集團公司先后與俄羅斯、歐洲、巴基斯坦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并鞏固了航天合作關系,簽署了10顆通信及遙感衛星整星在軌交付合同,完成了3顆通信、1顆遙感衛星的整星出口,以及7次商業火箭發射服務、1次搭載服務。(記者付毅飛)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