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用武裝直升機首秀 大量仿效外國成熟設計

                2012-11-23 08:47 來源:青年參考

                  仿效成熟設計系國際慣例

                  武直-10在本次珠海航展上的首秀可謂成功,盡管未提供靜態展示,其現代化的設計和突出的飛行性能得到了與會專業人士的認可。事實上,早在此前兩年,包括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美國“環球戰略網”在內的國際軍事媒體,就對該機的基本性能進行了猜測。如今,武直-10終于展露真容,令部分猜測內容得到了印證:

                  其一,武直-10的基本設計相當中規中矩,除了六邊形的前機身截面較為少見外,整體結構大都是久經驗證、相對保守穩妥的設計,綜合了各國同級武裝直升機的特色,并沒有什么前所未見的獨特設計。

                  其二,相對較重視降低飛行阻力,僅在座艙結構上為求改善后座視野,而采用阻力較大的階梯式雙座艙罩結構,至于其他部位,當有阻力較低的設計可用時,便優先選擇阻力較低的設計,這種設計取向或許和中國國產直升機發動機輸出功率較低有關。

                  其三,部分細節似曾相識,如座艙結構、尾桁與尾翼外觀與意大利阿古斯塔的A-109/A-129家族如出一轍,機頭傳感器與航炮炮塔的配置方式則與南非“茶隼”類似。

                  分析指出,上述第三點特性,除了可能是顧問/協助廠商造成的影響外,從另一方面來看,由于基本需求存在諸多共通之處,各國的武裝直升機在設計上自然存在許多共性,當有經驗證可用的結構設計供參考時,吸取他人的經驗教訓、直接引用既有方案為基礎,再依自身需求作修正其實是很常見的做法。舉例來講,俄羅斯的米-28、意大利的A-129在設計上均受到美軍AH-64“阿帕奇”相當程度的影響,吸收了經過后者驗證的某些特性,又分別結合了本國獨有的設計思想。武直-10的發展歷程,大體上也不會超脫這種規律。(特約撰稿 馬輝)

                責編:王濤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