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國內新聞 > 正文

                習近平兩會敲警鐘,這樣的建設是破壞

                2018年03月11日15:07  來源:人民日報評論

                5034

                  有一種建設,對整體環境和長遠發展是破壞性的,不能不高度警惕。

                  時針倒轉,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他指出“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

                  兩年之后,總書記在3月10日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再次提到長江經濟帶的開發問題,他說“過去已經有一些地方搶跑,甚至出現無序開發,違法挖河砂、搞捕撈、搞運輸,岸線被隨意占用等情況,如果這樣下去,所謂的長江經濟帶建設就變成了一個‘建設性’的大破壞。”

                   兩次講話,一個主題,即如何才能讓長江這一黃金水道綠色發展?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是長江經濟帶建設的重要原則。但當經濟開發與環境保護相遇,往往面臨著兩難、多難的問題。建設過程中的破壞,往往出于唯GDP是瞻的政績觀,缺乏統一規劃,盲目開發建設,把爛攤子甩給后人。放眼國外,無論是尼羅河,還是亞馬遜河,都面臨著不當開發后的疑難雜癥。“先開發后管理”“先污染后治理”不是發展規律,而是血的教訓。

                   在2014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及人民日報評論版上的一張漫畫,這張漫畫反映了長江沿線肆意建設港口碼頭而很多港口“吃不飽”甚至“曬太陽”的現象。總書記的深意,不言而明。長江全線一盤棋,一地的“沖動”更將禍及整個水系;“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比一時的收益更為長遠。

                   避免“‘建設性’的大破壞”,要學會做減法、慢思維。在長江與漢江交會的地方,有一片名叫南岸嘴的“處女地”。空置18年,30余種開發設想,并沒有打動規劃部門的“心”。“沒想清楚,寧可不動”,這是對未來負責的態度。在認識不統一、方案不明確時慢一點,并不是工作拖拉。相反,亂開發、急規劃的苦果,我們并沒少嘗。

                  

                   其實不光是長江經濟帶建設,“‘建設性’的大破壞”應成為各領域發展的警示。一些地方為了保護老村落,不分青紅皂白將其粉刷一新,想跟上潮流,卻丟了鄉愁;一些文物古跡被人拆真建假、拆舊蓋新,改變了原貌,丟失了傳統;有的地方借建設“海綿城市”之名,開啟新一輪諸如河道整治、挖湖堆山,把好經給念壞了。這樣的建設,有時和“保護性拆除”、“商業化改造”一樣,成了野蠻發展的幌子,有的甚至成了“開發性毀滅”。

                   在“‘建設性’的大破壞”這一富于張力的表達背后,蘊含著中國文化中破與立的深邃命題。誠然,“無破不立”,但生態環境的破壞往往是不可逆轉的。而對長江經濟帶而言,要“破”的不是環境,而是無序開發的思維和做法,這樣才能“破中有立”,才有望實現保護和開發的雙重變奏。

                文章關鍵詞:兩會;長江經濟帶;處女地;建設性;曬太陽 責編:王芳菲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畫說兩會(2018.3.7)

                  3月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記者會,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農業部新聞發言人、辦公廳主任潘顯政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推動農業轉型升級”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 辛識平:兩會,激揚新時代的奮斗旋律

                  只有在艱苦奮斗中凈化靈魂、磨礪意志、堅定信念,方能涵養“千磨萬擊還堅勁”的定力,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樹立“知其難為而為之”的擔當,干一番無愧于新時代的事業。

                • 在兩會聆聽“中國合奏”

                  全國各地的代表委員齊聚北京,帶來人民群眾最鮮活的意愿。聆聽公眾的聲音,奏響中國的交響,匯聚人民的力量,兩會將不僅圓滿完成各項議程,更將為中國贏得更長遠的未來。

                • 畫說兩會(2018.3.6)

                  3月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梅地亞中心舉行記者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立峰、副主任張勇、副主任寧吉喆就“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 推動高質量發展”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 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中國兩會 期待與中國進行更多密切合作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世界各國高度關注正在召開的中國全國兩會。兩會作為外界觀察中國未來發展軌跡的重要窗口,巴西政界予以高度關注,期待借鑒“中國樣本”。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