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時代,比我們當今這個社會更接近中國古語所說的“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的狀態。出自《老子》中的這句話,本意是指籠罩世間的公道法則、天道循環的自然規律。而在當今的互聯網時代,這句話更像是形象地描述著有形世界被無形網絡所全方位覆蓋的事實。
互聯網確實正日漸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而網絡要真正權威地“天似穹廬,籠罩四野”,就不僅在于覆蓋面的大小,更在于網絡法治化的嚴整、完善。 在這張大網之中,每個人都像是生活其中的魚,有些人感覺從容適意、自由自在,有些人卻感覺常常碰壁、處處受限。其實,身處同樣的網絡世界,是受管制還是被保護、是更受限還是更安全,完全只取決于一條——是在觸犯還是在遵從互聯網的法治。在法治的框架內,網絡雖寬,章法卻緊,自由雖多,條理卻明,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網絡無限大、漫無邊界,這種抽象空間很像是《西游記》里描述的神魔往來、上天入地而任意穿梭的神話世界;而在網絡制度不健全時,身穿“馬甲”、多個化名而四處攻擊、無所顧忌的某些網民,也像是身披戰袍、化作“齊天大圣”而挑釁萬物、唯我獨尊的孫悟空,—— 在文明的意識建立之前、在法治的意識覺醒之前,原始心性馳騁得有些盲目、有些膨脹、有些放縱、有些野性。然而,孫悟空從一個未經教化的天產石猴一步步成長為覺悟正道的斗戰勝佛,就正是他接受法治而自我修心的過程。
《西游記》看上去是一個光怪陸離的神魔小說,實際上它能位列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絕不是非簡單熱鬧的一個神話故事,而是承載有“文以載道”的更多深意。《西游記》成書于明萬歷年間,正是陽明心學盛行的年代,陽明心學講“致良知”,講“心即是理”, 認為世間的最高道理不需外求,人間的正道智慧要向自己內心尋求,靠修心來達到外圣內王的境界。《西游記》誕生在這樣的學術背景下,正是以人物故事為形象化表達,傳遞著陽明心學的理論思想。
孫悟空這個形象,正是人心的象征,所以《西游記》作者多次稱它為“心猿” ,而在后來的西行取經路上,孫悟空的蛻變歷練,更是代表著唐僧的心路歷程。
《西游記》雖有百回長,其實根據孫悟空的狀態改變,就書寫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孫悟空出世、學藝和大鬧天宮的過程。這其實是在描寫一顆年輕的心“初生牛犢不怕虎”,自負一身本領便開始挑戰所有權威,妄想打破一切秩序。孫悟空“齊天大圣”這個封號, 就是他心比天高的表現,就是極度自我膨脹的象征。所以他大鬧東海、大鬧地府最后又大鬧天宮,在今天看來,這就比喻著一些剛剛踏入社會時、具備技能卻缺乏修養的心浮氣躁之人,那躁動不安的“鬧心”的過程;
第二階段,是由于孫悟空鬧騰得太過分、被如來佛祖一掌定在五行山下的階段。在“鬧心”的階段,孫悟空是“官封弼馬心何足”,欲求不滿,心魔大作。而放縱的心勢必遭遇現實壓力來襲才能學著收回,于是,孫悟空受制于五行山的章回題目就叫做“五行山下定心猿”。五百年歲月的漫漫冶煉,是以夸張的寫法,將一顆胡鬧的心自我反思、痛定思痛的過程進行了放大,其實, 孫悟空在這時候經歷的,就是“定心”的過程;
第三階段,是孫悟空正心誠意過后,隨唐僧踏上西天取經路,一路修行、直至功德圓滿的過程。所以孫悟空與唐僧師徒相遇、心思同一的回目,就叫“心猿歸正六賊無蹤”。雖然這第三階段篇幅浩蕩,降妖伏魔精彩紛呈,但無論情節怎樣跌宕起伏,主旨始終都只有一件事,就是朝著西天的目標一路修行而去。儒家修煉正是講“知止而后有定”,明確目標,心思既定,路途再遠也終將取勝。 所以第三階段修行中的所有困難與堅持,都是在體現“修心”的過程。
但是道理雖明、心思雖定,修心的歷程也并非簡單順利,既需要自律,又需要他律,也就是,既需要修養的自我約束,又需要法治的外部監督。所以孫悟空在剛剛踏上取經路時,由于不能管理好自己的言行,時常過激行事、傷人無度,觀音菩薩便為他頭戴金箍,頑猴一旦心猿意馬,就由唐僧念一段緊箍咒來進行管控。緊箍咒又名《定心真言》,這個名字本身就是一種隱喻,喻示著野性未除、教化未成的心猿,心還需定,心還要修。
而西天得道、取經成功后,取經隊伍里只有代表著“心”的孫悟空與唐僧一樣成了佛。佛,是指覺悟了的人, 這就表明,目標達成、得證大道,這是唐僧一路修心的圓滿勝利。此時的孫悟空,本還想請唐僧把他頭上的金箍松下來,而唐僧告訴他,“當時只為你難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孫悟空頭上原本束縛他、禁錮他、約束他的那道管控的金箍,已經隨著他的修心成熟,而自然消失不見了。——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暗示,暗示修心、修行成功的人,是超越了外部加諸給他的一切管控和限制,而能自然而然地自我約束、自由自在地任性行事——這種狀態,就是孔子所說的“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狀態, 順從心意暢快行事,但是既不會觸碰他人的禁忌、也不會觸犯規則的底線。
“從心所欲,不逾矩”、孫悟空頭上的禁錮自動消失,這都是已經在沒有負累的情況下自覺踐行著法治的精神,已經在法治的框架內實現了真正的自由。
在網絡無限的虛擬空間里,就像小說構造的虛擬世界,很多人都曾像橫空出世的孫悟空一樣自以為是、放肆張狂。從人性來講,我們都不希望被他人制約,我們都希望最大程度地享受自由。 自由,其實這既是網民對網絡空間的期待,也正是網絡空間對網民的期望,因為網絡自由化的真正實現,就是網絡法治化的深入人心,就是“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狀態,就是像孫悟空修行圓滿的狀態, 也就是,每個人都能自覺在網絡空間依法行事。
“法治”觀念和自律精神的真正建立,才使人從受制度支配走向了自覺依照觀念行事,才使人從必然王國走向了自由王國。
在秩序范圍之內,在法治保護之下,在天網恢恢之中,自在而活,不委屈自己也不侵犯他人,這才是得到了真正的自由。
網絡法治化,恰恰意味著網絡自由化和網絡安全化。
(曹雅欣/文)
6月7日是2016年高考第一天。在人大附中考點,一人身著“孫悟空”裝束出現在考點門口,不過,城管執法人員正在為他脫衣服。
就快踏入猴年,相信大家在猴年想到的代表人物就是孫悟空,鄧紫棋(G.E.M.)也緊跟潮流,提早扮孫悟空給大家拜個早年。
走在取經的路上,越過一座山,又出現一座山。打死了一群妖怪,又來了一群妖怪。沒完沒了,沒完沒了,沒完沒了。然而,悟空能不再舉著金箍棒對著妖怪砸下去嗎?能對妖魔鬼怪熟視無睹嗎?不能!因為,即便最終成不了斗戰勝佛悟空依然是悟空,他依然走在取經的路上。
昨日,在西安半坡博物館開館的古印度彩陶文明展中亮相的幾只神猴哈奴曼陶俑頗受關注,因為不少專家認為,《西游記》中孫悟空的原型即取自哈奴曼。
16歲時,王懷見在聊城老家,看到了前來演出的“孫悟空”扮演者六小齡童,他甚至得到了一個上臺和六小齡
朋友圈里看到一條瘋轉的帖子——網友用化學原理解釋“孫悟空為什么不會被太上老君用煉丹爐煉化”,看完給跪了,感覺當年的化學白學了。
委員會成立當天,好萊塢編劇伊萬-多爾蒂、北師大教授黃會林、北大教授戴錦華等中外影視學者出席,并在論壇上發言。”
5月17日,因扮演經典電視劇《西游記》中“孫悟空”出名的六小齡童,來到福建省泉州市的圖書館與300多位讀者面對面交流互動。據了解,六小齡童的晉江之行,也助推了讀者閱讀《西游記》的熱潮。
孫悟空北京站排隊買票
由甄子丹、周潤發、郭富城、何潤東、海一天、夏梓桐、陳喬恩、張梓琳、梁詠琪、陳慧琳、羅仲謙、張兆輝、鄭家星等主演的3D魔幻動作巨制《西游記之大鬧天宮》將于今年賀歲檔上映。
1月4日,周星馳與馬云在京展開對話,暢談夢想。馬云靦腆地說,“我愛人問我這天要見誰,我都沒法說,”
在海拔2000米高的厄瓜多爾和秘魯的森林里,有一種長相頗似猴臉的蘭花。這是一種十分稀有的蘭花品種,學名為“猴面小龍蘭”。原來,這種蘭花上像“猴臉”和“猴嘴”的部分是小龍蘭的唇瓣,像三片大花瓣一樣的部分實際上是萼片......
3月17日,廣西南寧動物園的一只猩猩在飼養員示意下,靈活地翻轉手中的木棍,仿若中國神話小說中擅于舞弄金箍棒的齊天大圣“孫悟空”。
只見他身披鎖子黃金甲,手持如意金箍棒,一句“俺老孫來也”,引得全場掌聲雷動。“我一直說我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幸福的演員,連美國好萊塢的演員都不敢拍著胸脯說這樣的話,”六小齡童說。
難得一見:孫悟空 如來 觀音菩薩現場大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