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8日,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新塔礦業有限公司尾礦庫發生特別重大潰壩事故,造成254人死亡、34人受傷的重大人員傷亡。
事件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做出對事故負有領導責任人員的處理,其中,時任省長的孟學農引咎辭職。
因經歷豐富,孟學農也曾被山西官員寄予厚望。直到現在,山西眾多官員仍然懷念這位“穩健、正派、謙和”的前省長。
孟學農雖是煤炭領域的外行,但安全生產的弦卻一直在他腦海里緊繃著。其中有兩起事故先后給孟學農敲響警鐘,一是死亡105人的洪洞瑞之源煤業特大爆炸事故,還有一起是死亡34人的孝義安信煤業井底爆炸事故。
洪洞礦難發生后,時任代省長的孟學農要求嚴打私挖濫采、超層越界開采、超能力超定員開采等違法非法行為,并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通過了《關于推進煤炭資源整合、企業重組、股份制改造和托管工作,提高產業集中度和產業水平的實施意見》。
在山西的一年時間里,孟學農高度重視環保、旅游以及治超等工作,全面啟動了山西大劇院、圖書館、科技館、體育中心、會展中心等省城八大建筑,為提升山西新形象與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奠定了基礎。
2010年1月24日,孟學農再度復出,擔任中央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副書記;2012年兼任中直機關黨校校長,這一年他已經63歲。
孟學農
2007年9月任山西省代省長;2008年1月當選省長,2008年9月引咎辭職。
2009年7月,賦閑在家的孟學農在《中國青年報》上發表詩作《心在哪里安放》,引起強烈反響。山西網友留言祝福“老省長幸福安康”。但是,詩作背后,他那種復雜的心情無人能體會。
王君:山西步入大礦時代
2008年9月,剛剛履新國家安監總局局長6個月的王君臨危受命,接替孟學農擔任山西省代省長。
王君,山西大同人,上世紀80年代就讀于山西礦業學院采煤專業,畢業后在大同礦務局晉華宮礦擔任技術骨干,并最終擢升大同礦務局“掌門人”。這位大同礦務局走出的專業人士,也成為改革開放以來、胡富國之后主政山西的第二位本土省長。
擔任省長的4年里,王君暴風驟雨般地在山西推行煤炭資源整合與煤炭企業重組工作,煤礦“多小散亂”的產業格局得到根本改變。
經過三年的力推,山西全省礦井數量由 2598 處減少到 1053 處,辦礦主體由2200 多個減少到 130 多個。形成了國有、民營、混合所有制企業的多元辦礦格局,資源回收率由平均不足20%提高到80%以上,30萬噸以下煤礦全部淘汰,煤炭百萬噸死亡率下降到0.085,山西開始步入“大礦時代”。
這項發端于2008年的煤改,曾被外界質疑為“國進民退”,廣受詬病。山西煤改一度帶來山西經濟的停滯發展,多達上千億元的民間資本撤離山西,有人將那一時期山西的政令歸結成“安全不生產,科學不發展”。然而,中央高層對山西的改革路徑充分肯定,并希望在全國推行山西模式。
“大礦時代”同樣不能杜絕礦難的發生,顯著的變化就是事故主體開始“從小到大”轉變,集中到了大集團身上。
2009年2月22日凌晨,山西焦煤西山煤電集團所屬的屯蘭礦發生井下爆炸事故, 導致78名礦工遇難。發生事故的煤礦是號稱“年產400多萬噸原煤,沒有一塊帶血的”現代化特大型礦井。該礦從2004年起,一直保持著百萬噸死亡率為零的紀錄。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