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逝者畫好人生句號的殯儀師劉凱

                個人簡歷:

                1997.7至今 鄭州市殯儀館

                個人榮譽:

                2002年 河南省人民政府 “河南省科技進步獎獲得者”、河南省機械廳“河南省機械行業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3年 河南省儀器儀表學會二等獎兩次

                2007年 “鄭州市民政工作先進個人”、鄭州市民政局“民政系統優秀共產黨員”

                2008年 鄭州市民政局“民政系統優秀共產黨員”

                2009年 國家民政部“全國民政行業優秀技能人才榮譽稱號

                2010年 鄭州市政府“鄭州市殯葬改革先進個人”

                2011年 鄭州市政府“鄭州市民政工作先進個人”、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優秀共產黨員”

                2012年 鄭州市2011年度十大實事辦理工作先進個人

                組照
                • photo
                • photo
                • photo
                • photo
                • photo

                殯儀師劉凱 用生命為逝者畫好人生的句號

                本站記者 :駱瓊 文/圖 2013年04月08日 21:26

                  映象網訊(記者 駱瓊 文/圖)以常人難以想象的工作激情爬煙囪、鉆煙道、躺到火化機里修爐膛、和遺體一塊兒悶到冰柜里修設備,這僅僅只是鄭州殯儀館殯儀師劉凱工作的一部分。

                  殯儀場,通常都被稱為“人生最后一站”。在這個被大多數人遺忘的地方,劉凱默默工作16年,將自己人生中最為寶貴的時間獻給了他人。

                  十幾位遺屬的眼神震撼了他

                  4月8日,下午3點,記者走進市殯儀館火化間。盡管事先已有心理準備,但是在推開厚厚的大門,跨過門檻一剎那,但仍不免緊張,不由自主地攥緊了手中的筆記本。

                  操作間里明亮、整潔,基本看不到粉塵,也聞不到異味。此時,劉凱正和同事一起忙碌著,見到記者,他們只是微微點頭,繼續工作。

                  此時,一具遺體被推了進來。劉凱和同事們沒多說,立刻分工合作。經過細致入微的爐前準備、檢查、手續辦理等環節后,遺體被推進火化間。

                  爐火點燃,劉凱目不轉睛地盯著溫度控制屏,火光透過觀察孔,映著他瘦削的面孔,專注而平靜。

                  警察和殯儀師?面對這樣一個職業選擇,相信大部分的人會選擇警察。但是,鄭州市殯儀館的劉凱在畢業面對這樣的抉擇時卻選擇了做一位殯儀師。

                  “也許,命中注定我就與殯葬有緣吧。”劉凱笑著說。

                  1997年,劉凱在踏進火化間,恰好見到一名老火化工幫家屬撿骨灰。至今,他都忘不了那個畫面,十幾位遺屬望向火化工的眼神,滿滿的都是發自內心的敬重、感動和謝意。

                  “就是那一剎那,在這里,我看到生命的尊嚴和珍貴,看到了這個崗位的特殊和價值?!本瓦@樣,頂著家人、朋友的反對,劉凱毅然上班了,也成了全國殯儀館系統接收的第一個本科大學生。

                  帶頭搞科研 成同行學習榜樣

                  劉凱畢業于鄭州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殯儀館的領導也正是看到他這方面的技能,積極主動邀請他來到殯儀這個行業。

                  工作之初,劉凱也曾有一段不適期。在老同事的帶領下,他不但很快適應了,并迅速把自己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工作中。

                  為了避免工作人員直接接觸尸體發生傳染,他發明了機械手;為了讓逝者走得更安寧,他設計制造了新型傳送車……

                  “你看,這個遺體傳送裝置,能將逝者的遺體在火化場和追悼會場之間傳遞,節省了大量的人力,這可是國家首例。還有我們綜合大廳的中央空調就是靠火化車間的熱量帶動起來的……”一說到本職工作,劉凱顯得格外激動。

                  劉凱在16年的工作中,將自己在學校所學到的知識積極地應用到工作中去,因此,鄭州市殯儀館的科技化水平也提高很多。

                  “雖然鄭州殯儀館占地不多,樓也不高,但是我們的科技化水平很高,每年上海、北京等地的同行都會來這里參觀學習?!眲P自豪地說。

                  死神曾與他數次擦身而過

                  在采訪中,劉凱雖然僅僅用了幾句話就概括了16年來在單位的經歷,但是每句話、每個字下都凝聚著他的汗水與艱辛。

                  1998年,劉凱在研究自動控制燃油式火化機時,為了驗證出火焰和油嘴最為合理的配合時間,那一個月,每天一下班,他就呆在火化車間,一直到晚上兩三點。期間,他曾前前后后試驗了不下千次。

                  “記得有一次,噴油嘴的油量沒控制好,火化爐里的火‘轟’的一聲就從觀察口噴了出來,我的眉毛和額頭前的頭發全被燒沒了,如果油量再大一些的話,估計我的臉……”劉凱摸臉笑著說。

                  其實這樣的危險,劉凱在工作中經常會遇到。

                  為了研究霧化裝置,充滿氣壓的塑料桶曾在距離他一米的地方爆炸,讓他的耳朵“聾”了好長時間;為了獲取純正的火化間的氣體成分,他曾爬進十幾米高的煙囪,那一次,他差點掉了下來;研究自動化裝置時,他的手曾多次被高壓電打到。

                  就這樣,在這個特殊的崗位,365天里,劉凱每天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能干、能吃苦、不怕累,永遠站在第一線,這就是鄭州殯葬師--劉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