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5月03日10:53 來源:映象網
李笑生傳授養羊經驗
李笑生榮獲五四青年獎章
映象網快訊(記者 何葉 文/圖)李笑生一個80后的農家子弟,經過10年的打拼,創造了屬于他自己的傳奇,一次回鄉探親,讓他放棄了擁有的一切,返回家鄉當起了“羊倌”,不僅讓自己擺脫了貧困,也讓鄉親們富裕了起來,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鄉鎮企業家,也被授予河南省第21屆五四青年獎章。
1986年出生的李笑生,和眾多的80后相比,多了一份成熟與穩重,從當年只身一人前往鄭州打工到如今的小有成就,這10多年的創業打拼讓他品嘗到了同齡人不知道的酸甜苦辣,那些走過的艱辛創業風雨路程,讓他倍感珍惜。
從農民工到返鄉創業者,從物流公司老總到鄉土企業家,李笑生用激情和執著創新努力,體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10年打拼 李笑生徹底擺脫貧困當起了小老板
李笑生出生于河南方城縣邊遠山區的一個貧窮家庭,是一個地道的農家子弟,饑一頓飽一頓的日子,是他年幼時的所有記憶,而努力讀書,走出貧窮的山溝是他從小的夢想。
2002年,16歲的李笑生,面對家徒四壁和外頭的欠債,不得不停止求學的腳步,用稚嫩的肩膀開始分擔起家庭的重擔,不甘平庸和亟待改變命運的他,只身一人踏上了打拼之路。
在鄭州打拼的10年間,李笑生當過搬運工、司機,也干過業務員跑過市場,先后從事過鋼材、物流貿易等行業。
由于干活實在、為人厚道、勤奮好學,僅三年時光,他由剛來鄭州時的身無分文轉而購置了汽車,創辦了物流公司,成為了一個小老板。
又經過幾年的拼搏,李笑生徹底與一貧如洗的生活劃清了界限,他不僅在鄭州買了兩套房,運輸車也增添到了六輛,生意做得風生水起,還結了婚,家庭十分幸福美滿。
回鄉探親觸動隱忍 返鄉創業當羊倌
2012年冬天,李笑生回到闊別9年的故鄉楊樓鎮吳溝村探親。
進入村口,他遇見在小時候曾經教過并幫過他家的李彥民老師,一邊在地里放羊,一邊照看著一個小孩。
曾經的李老師無精打采,一問,家里孩子都出去打工了,還沒回來,這幾年李老師的生活基本變化不大。
探親其間,李笑生經過走訪發現,家鄉的鄰里鄉親大多仍然是耕種著幾畝薄田,掙扎在貧困線上。看著附近的幾個村莊基本上片片荒蕪的土地,坑坑洼洼的路面,還有遍地的垃圾碎片,他陷入了沉思。
這是生他養他的老家啊,他想起了自己小時候,曾經鄉鄰們對自己的幫助,怎樣為家鄉做點事情,讓大家擺脫貧困,都過上富裕日子呢?整個年節期間,他一直思索著。
放棄創業 李笑生成了鄉鎮企業家
通過市場調研,他發現,老家的羊肉在周邊很有市場。他邀請河南省畜牧學院專家實地考察,結合專家意見和當地地處淺山區、牧草豐富、氣候適應的狀況,李笑生認為,養羊可行,并且養羊當年發展、當年收益、當年致富。
于是,他打定了發展養羊經濟的主意,并揚言要給大家帶個頭,成功了讓大家跟著干。
回到家鄉創業養羊,說干就干,他開始了自己的“羊倌夢”,為了下定決心,他決定不給自己留一絲后路。
新年過后,他注銷了公司,變賣了車輛,帶著100多萬資金舉家從鄭州遷回了老家。
有錢不掙偏要回來放羊,鄰居、親戚、朋友們都說他“瘋”了。
在常人看來,在城市站穩腳根,舉家進城,過上城里人的生活,這是不少人夢寐以求的人生目標。可這個李笑生究竟腦袋動了哪根筋呢?
“瘋”了的李笑生注冊了河南亞盛牧業有限公司,一切從零開始,從選場址到建羊舍一步步走來。俗話說“隔行如隔山”起初由于不懂技術,李笑生也著實頭疼了好一陣子,面對第一批土山羊下崽之后,幼崽連連死亡,他急得整天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為養好羊,李笑生開始當起了“好學生”,到處拜師學藝,不放過任何一個請教的機會。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幼崽成活率提高到90%以上了。
但天有不測風云,投資100多萬買的羊在該快該出欄時卻染病陸續死掉了一半以上。李笑生不僅沒掙上錢,反而因養羊而返貧,本來希望通過養殖帶動大家的夢第一次見了“光”。
外界開始笑話他,李笑生養的羊死后,很快有販子上門收購死羊。許多人也勸他,賣掉死羊可以減少部分經濟損失。可他寧可受損失,也堅決不讓染病羊流向市場,花錢請人在田野里挖坑全部填埋掉。
面對外債和外界輿論壓力,好在有家人的鼓勵和支持。李笑生咬定青山不放松,他毅然下定決心,豁出去,把鄭州僅剩的兩套房子也全部賣掉,他要東山再起。
為學習養殖技術,李笑生一方面多次到外地養殖基地考察、交流,學習別人的技術后再自己鉆研,爭取將技術掌握得更加成熟。另一方面,他在網上查閱山羊養殖資料,翻閱獸醫書籍,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系統地學習,他不僅成功解決了山羊養殖中的飼料問題,而且掌握了一套成熟的育種、繁殖、養殖技術,山羊的育種率也大大提高,儼然成為一名地地道道的羊醫生。
他又先后籌資400多萬元,于當年年底,建成標準化養殖場,引進了杜泊羊、湖羊、小尾寒羊等品種,并聘請省畜牧學院專家駐廠技術指導。第二年,出欄種羊10000只。第三年年出欄20000只,綜合效益突破400萬元。”
李笑生:“自己富不算富,家鄉父老都得富”
李笑生養羊成功后,很快召集和聯系當地有志青年和以前的小伙伴加入養羊的行列,并創辦方城縣漢邦養羊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擔任理事長,希望共同發展,走規模效益。
針對困難戶,他能幫扶的幫扶,除賒賬種羊外,還免費提供場地。為了讓大家科學養羊,他無償傳授經驗和技術,專門請畜牧專業技術人員組織講座,還經常派技術員到養殖戶家中技術指導和防疫防病。
他打造合作共贏結合體,建成河南省最大的活畜交易平臺,依托公司成立養殖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加強對成員的技術的普及和指導,通過統一飼料,統一獸藥,統一飼喂體系,統一防疫體系,統一品牌,統一出欄時間“六統一”模式提高農牧民養殖的科學化水平。
為了更好帶動養殖業及周邊經濟的發展,著力增加養殖產品附加值,李笑生成立鮮唱食品公司,創立了“鮮唱”品牌清真系列生鮮羊肉,在所在市及周邊縣區設立直營商超專柜和直營專賣店,并與部分大商超建立長期供應關系。目前,“鮮唱”品牌已經成為極具影響力的區域品牌,年銷售額突破1.4億元。
利用現代科技,著力打造互聯網+畜牧,讓老百姓吃上安全羊肉。他與科技公司合作建立“追溯通”職能平臺,將羊肉信息(包括養殖,屠宰,加工生產、物流、銷售等)采集至本平臺,實現肉羊養殖和產品信息可追溯,確保消費安全。同時,通過網絡銷售平臺銷售產品。
養羊富裕起來的李笑生飲水思源,李笑生用自己的行動默默改變著和影響著當地。
2013年,他出資10多萬元為范店村舒崗架購買了變電器,架設了高壓電;同一年,他又是出資3萬多元為舒崗鋪設了自來水管;2014年,又出資2萬多元修通了從二崗溝村獅子河到范店村的道路,出資近2萬元向范店村架設了光纜,關愛留守兒童和資助貧困大學生20余萬元。
2016年,為了響應政府號召,勇于擔當社會責任,他又率先融入產業扶貧,參與脫貧攻堅。他在方城注冊成立了兩個養殖扶貧專業合作社,通過企業擔保,保底分紅,利用銀行貸款,由他公司統一買羊,公司提供場地,目前已幫扶帶動200戶400口貧困人口脫貧。他整合養殖場資源,實施養殖合作社基地托管模式,購置投放羔羊上萬只,在確保保底分紅的同時,二次帶動周邊群眾人群就業。
公司通過實施“四位一體”扶貧模式幫助貧困戶實施到戶增收項目,在方城縣小史店、古莊店、袁店等鄉鎮幫扶貧困戶300余戶,戶均增收7000元以上,為全市扶貧攻堅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受到市、縣領導的充分肯定。
李笑生的激情使他進步,他的執著使他成功,他的創新使他贏得了贊許和好評,面對今后的人生,李笑生表示,將繼續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將產業做大做強,帶動更多的農戶走上科學致富之路,為家鄉的發展作出應有的更大貢獻。
從不被關注到被熱捧,《大圣歸來》究竟是如何逆襲成功的呢?而正處調整期的酒行業,又應該從中學習得到什么啟示呢?
“屌絲體”走紅:屌絲逆襲的時代,你準備好了嗎?
老劉正在遠處的山坡放羊,一身迷彩服的他,揮舞著手里的皮鞭,如果再騎上一匹馬,遠遠看去頗有些西部牛仔的味道。對待這次采訪,“歸隱”的人似乎應該避免更多的打擾,但在老劉看來,這是緣分,“一切隨遇而安”。
他的創業夢是從踏實的“養羊”起步,在家鄉發展生態農業,在泥巴里盤出“金子”,在激情中追逐夢想。很多大學生把成功的希望給予大城市、大機關、大企業,忽視了小城鎮和廣闊的農村。對于創業道路上肯于吃苦、孜孜以求并小有成就的胡鵬飛,我們要大聲的力挺、點贊、叫好。
失蹤7年后,55歲的張月在離家僅僅30公里外的鄉間養羊場被家人找到。張家人認為,張月離家7年期間,一直生活在陳力家中,幫助陳力放羊做農活,按照勞務關系,陳力應當以當年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勞務費用。
失蹤7年后,55歲的張月在離家僅僅30公里外的鄉間養羊場被家人找到。張家人認為,張月離家7年期間,一直生活在陳力家中,幫助陳力放羊做農活,按照勞務關系,陳力應當以當年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勞務費用。
“多虧了民警,我們才能吃到這么新鮮的羊肉,真是很感謝他們!”春節期間,家住商城縣伏山鄉的養羊戶彭某每次招待親友,都會提前他的25只羊失而復得的事。原來,兩個月前,彭某的25只山羊全部走丟,伏山民警第一時間幫忙尋回。
盡管做好了充足的心理準備,但見到杜國保第一眼,他樂觀豁達的性格還是令記者心頭一顫;他講述創業故事,記者仿佛是在聆聽鄰家大哥的創業史。他是一個殘疾人,他的堅忍執著,來源于內心世界的強大。今天,記者帶您認識這樣一位坐著輪椅創業的新型青年——杜國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