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河南“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也是全省滾石上山求發展的沖刺之年,更是全民生活福祉奔小康的關鍵之年。
在過去的63年里,每個五年計劃,都影響著億萬河南人的衣食住行,循序漸進的改變社會。現在,我們要對五年之后的河南,做出規劃和行動綱領,對每個個體賴以生存的社會,提出新愿景。
我們理應重視,并為之奮斗。
根據河南省委的部署,我們將在五年之后,全面脫貧并實現小康社會,讓每個河南人都能有所食、有所居、有所為。不僅如此,未來五年,每個河南人的收入將翻倍,空氣將更加清新,社會將更加平安、和諧,這正是我們理想中的生活。
1月7日起,映象網將推出《100個河南人的十三五》系列特別報道,用個體實例反映這場關系到國計民生的規劃,用實際行動參與到河南十三五建設中。
本篇為第十四篇。
映象網訊 記者 何葉 文/圖
公交車長的“十三五”期待:讓公交線路更人性化
【人物名片】
姓名:汪慧紅
性別:女
職業:鄭州公交四公司一車隊101路車長
1996年的春天,汪慧紅還是一名學徒的時候,就跟著師傅學習開公交車,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現在她已經成為了一名公交車長,并且這一干就是20年。
從很久遠的拖著那根長長“辮子”的電車,到后來冒著黑煙的柴油公交車,再到油電混合新能源車,以及近幾年更換的LNG清潔能源公交車和BRT,汪慧紅都見證了公交車的發展變化。
對汪慧紅來說,公交車的發展帶給她最大的便利就是,開車越來越省力了。
“以前的電車受線網的限制,開起來十分不方便,必須按照它設定的線網線路走。現在的新能源公交車,都改成了無級變速的,駕駛起來也更方便了。”汪慧紅說。
公交車的發展不僅僅是車輛本身的變化,對環境和市容市貌的改善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她說,“在十幾年,鄭州還有大批大批的電車的時候,線網扯的像蜘蛛網,而且需要大量的電線桿,這些對環境和道路的規劃都造成了影響。不只是電車,柴油公交車對環境的破壞就更不用說了,那一股股黑煙,不僅污染環境,對人的身體也有傷害。”
現在,公交線路多了,市民出行也更加便利,而且乘車環境也變得越來越好了,當然司機們的駕駛也更加舒適、更加方便了。
對汪慧紅來說,市民舒適的公交出行是她最大的心愿。“我希望未來公交車的發展能更加便捷,線路設計更加合理、便利,多多設立公交專用道,讓公交優先,讓更多市民感受到公交出行的便利。”
除此之外,汪慧紅也希望市民出行的時候,能更多的選擇公交車,減少馬路上電動車和私家車的數量,為緩解交通和保護環境也貢獻一份我們自己的力量。
未來閆鳳崗還有一個最大的希望,就是鄭州能形成一個真正可以震撼人、鼓舞人,鮮明又能反應鄭州作為古都厚重文化的文化符號。
未來閆鳳崗還有一個最大的希望,就是鄭州能形成一個真正可以震撼人、鼓舞人,鮮明又能反應鄭州作為古都厚重文化的文化符號。
今年,是河南“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也是全省滾石上山求發展的沖刺之年,更是全民生活福祉奔小康的關鍵之年。
尼燕的身高不足165,由于身材較瘦,所以顯得特別嬌小,但是用“超能女人”四個字形容她卻一點也不過分。
老于今年54歲,是個閑不住的人。19年前,正是因為自己的閑不住,他和妻子一起從燒雞之鄉滑縣來到鄭州闖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