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快訊(記者 邱延波 文/圖)元宵節要吃湯圓,猜燈謎,這是風俗。鄭州市民一個福利來了,坐公交車就可以鬧元宵,猜燈謎,猜中的還能得到湯圓獎品。
公交車上猜燈謎,100袋湯圓獎給猜中的乘客
2月21日上午,在鄭州大學路與南三環東50米,鄭州市快速公交公司B3區間公交場站內,兩位公交車長邱學輝、李鵬云忙的不亦樂乎,他們自行將自己駕駛的公交車裝飾一新,車廂內掛滿了帶有謎語的紅燈籠。他們想通過“進車廂、猜謎語、送元宵”這一與乘客互動的活動,營造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增近車長與乘客的友誼,更好的搞好運營服務。
上午9時50分,在B3區間調度室前,一輛車牌號為豫APP12的綠色公交車刷洗一新。車頭中間粘貼一個用氣球做成的大紅心,兩個后視鏡上方也掛上了氣球,車窗上貼上了大大的紅窗花。公交車的擋風玻璃處放著一塊牌子上寫:乘公交、猜謎語、送元宵。公交車內兩名公交車長正在忙著懸掛氣球和燈籠,燈籠上掛上了謎語。
鄭州市快速公交公司三車隊書記孫呈浩介紹,為了這次“進車廂、猜謎語、送元宵”活動,兩名公交車長放棄了休息時間,從20日早上就忙開了,擦洗車輛、制作謎語、購買窗花和燈籠,他們還購買了100袋元宵作為獎品。氣球大師胡耀輝得知此事后,讓員工免費送來幾十個五顏六色的氣球,將整個公交車裝扮得喜氣洋洋。
公交車還能找到年味,猜中的乘客感動哭了
在車廂內,這些謎語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有蔬菜瓜果,汽車配件,名著人物等等。
10點10分,公交車剛出公交場站,途中便吸引不少路人駐足觀看,一些市民還不忘拿出手機拍照。
到達第一站后,第一撥乘客上車后,卻欲退出,他們以為這是一輛迎婚的公交車。負責發放獎品的女公交車長李鵬云趕緊解釋,得知這是公交車長搞的猜燈謎送元宵活動時,大家才樂呵呵坐下,乘客們被車廂內的氣氛所感染,一試身手。
一名女孩感慨地說:“沒有想到,大街上冷冷清清,而在這輛公交車上還能找到年味,真是太好了。”隨即,她就猜中了第一條謎語,高高興興從公交車長李鵬云領取了一袋元宵。隨后,另外幾名乘客也先后猜中謎語,領取到了元宵。
一對年輕夫婦交頭接耳,一會就猜中兩條,領取了兩袋元宵。而當女子領取到元宵時,竟然哭了起來,記者趕緊問其緣由,女子說,她姓劉,扶溝人,坐在旁邊的是她的愛人,江蘇南通人,夫婦倆都在鄭州工作,她已經生懷六甲,是一位準媽媽。
“以往,每年我都回老家過年,與父母親和老奶奶團聚。今年是回愛人老家過年的,這次就是從江蘇南通過來的,準備回扶溝老家。在公交車看到了節日氣氛,就油然而生想起老家的奶奶和爸爸媽媽了。公交車長送來元宵和祝福,我才感動得掉眼淚。”劉女士紅著眼圈說。
(線索提供:李四信)
元宵節是年的結束,更是年的高潮,是歡慶著一路走來,走向更盛大的狂歡。
元宵節來到,吃湯圓是必不可少的習俗。在我市各大超市、集貿市場湯圓成了熱銷產品。
今天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元宵節的傳統美食有很多,最常見的就是湯圓,那么,元宵節還有哪些美食習俗呢?那么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元宵節的傳統美食習俗。
2月22日,映象網記者從鄭州火車站和各大汽車站獲悉,元宵節過后,鄭州將迎來返程客流高峰。
2月19日上午,周口市政府召開元宵節消防安全保衛工作會議,部署中心城區孔明燈禁售禁放工作。市工商局、市安監局、市城管局、市公安局消防支隊相關負責人和川匯區政府,東新區、市經濟開發區、周口港口物流產業集聚區管委會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
2月22日上午,金水區文化公園鑼鼓喧天,熱鬧非凡。舞龍、舞獅、腰鼓、劃旱船等民間藝術在這里上演,元宵節猜燈謎引得路人競相參與。
2月22日農歷正月十五元宵佳節,雖然春節假期已經結束,但開封府景區游人如織的火爆場面仍然延續。
2月17日上午,一名市民為孩子挑選花燈。
元宵節是過了新年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正月十五鬧元宵”元宵節講究的就是一個鬧字!華燈初上,或全家一起,或青年男女,三五成群走出家門,逛公園、看花燈、猜燈謎,都是老傳統了!在咱鄭州,今年元宵節最熱鬧的要數鄭州方特了!正月十三到十五,鄭州方特夢幻王國專門開設了元宵夜場,豐富多彩的演藝和活動、流光溢彩的特色裝飾、優惠的門票,在元宵夜場第一天就吸引了2萬多名游客來園暢游!
正月十五、十六,清明上河園門票大優惠,陪您一起歡歡樂樂鬧元宵!
正月十五元宵節,按咱們傳統習俗,熱鬧程度可是一點也不亞于過年呢。和家人一起逛逛燈會,賞花燈、猜燈謎、看舞龍舞獅等民俗表演,想想都覺得熱鬧非凡。這不,許多地方的元宵燈會就開始了,帶上家人耍起來吧。
為豐富元宵節市民文化生活,讓廣大觀眾切實感受傳統節日文化氛圍,周口市博物館決定于2月20日—21日(農歷正月十三、十四),上午9:30—11:30,下午2:30—4:30,舉辦2016年元宵節“中元歡歌——有獎猜謎活動”。
時長:27分13秒
“快看,孔明燈掛在樹上了,還在燃燒……”正月十五、十六晚上,一個個流動的孔明燈猶如繁星點點,最后不是落在地上,就是掛在樹枝上,不僅暗藏隱患,也給有關部門帶來了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