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民生之本,技能是就業之本。中原經濟區建設,技能型人才不可或缺。為了加速技能型人才培養,我省啟動實施了為期4年的職業教育攻堅計劃。今年是職教攻堅計劃的收官之年。四年間,我省職業教育在“人口紅利”這盤棋中扮演著什么角色、發揮著什么作用?河南電臺新聞廣播采制了系列報道《職教攻堅 叫響河南新模式》,請看第一篇 《用職業教育下好人口紅利這盤棋》
在省人力資源市場眾多求職者中,記者注意到了來自周口的小伙子薛宏飛。薛宏飛初中畢業后,原本在家鄉有個月收入1500元的工作,為了尋求更好的待遇,4月份,他決定來鄭州打工。但是,幾場招聘會下來,他并沒有等來中意的工作:
“不太好找,有的工資開的比較低,有好點的吧,電器技工類的我又不會,找了好幾天了沒有找到合適的。”
偌大的人力資源市場里,像薛宏飛這樣遲遲找不到工作的求職者不在少數,與此同時,提高了薪酬還招不到工人的招聘企業也比比皆是:
“主要還是大學生比較多,對我們這種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講,我們需要更多的是一線的產業工人,而不光是大學生。”
“比較難招。就是可用的人不多,因為我們招的這種車間主任嘛,又要懂技術又要懂管理。”
一方面新生勞動力為找不到滿意崗位,屢屢受挫而嘆息。另一方面企業為招不到技術工人,虛位以待而無奈;全國職教師資委員會顧問王憲成認為,造成這一尷尬局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用工方和務工方之間信息溝通不暢。而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搭建信息溝通平臺,能有效的彌補這一缺陷。
王憲成:“職業教育這種類型培養的人才是就業,是就業教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是職業教育這種類型教育的要求,學校的資源和企業的資源可以共享,這樣培養的學生的話可以實現學生一畢業就能適應崗位要求實現零對接。”
我省2008年起開始實行的職業教育攻堅計劃要求,到2012年全省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規模達到190萬人,高等職業教育在校生規模達到72萬人,初步建立起與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緊密結合、滿足人民群眾終身學習需要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為實現這一目標,我省各地做出了怎樣的探索與創新?請繼續關注系列報道第二篇《集約發展,抱團前行》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