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日,在融僑福州論壇上,融僑集團首席品牌營銷官張巖和融僑集團首席投資官鄭偉在接受包括人民網在內的全國媒體的專訪時,首次向外界公布了融僑千億銷售目標。
2017年,3家房企年度銷售業績突破5000億元大關,共有17家企業銷售額突破1000億。房地產企業市場份額集中度進一步提升,規模已經成了當下房地產企業必須要面對的抉擇。
以穩健為先,已經29載的閩系老牌房企融僑集團(下稱“融僑”)也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20日,在融僑福州論壇上,融僑集團首席品牌營銷官張巖和融僑集團首席投資官鄭偉在接受包括人民網在內的全國媒體的專訪時,首次向外界公布了融僑千億銷售目標。
鄭偉稱:“房企達成千億規模是近兩到三年的發展門檻,這也是行業內的普遍共識。未來2-3年內,如果一個企業沒有達到千億規模,應該說它是存在出局的可能性,或者在整個行業里面沒有太大的話語權。所以針對這一點,融僑也是要邁入千億門檻,這點我們的戰略目標是很明確,也是堅決的。”
融僑集團高管接受媒體采訪。(主辦方供圖)
首提千億目標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融僑的銷售業績實現大幅增長。
來自億翰智庫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融僑年度銷售總額已達562億元,排名全國房企銷售金額第34位,同比銷售業績增幅達到64.8%。這一市場表現已經和市場份額增長最快的行業龍頭企業水平接近。記者注意到,這一增速已經是融僑連續兩年保持超過50%的業績增長水平。
在業績實現快速增長的基礎上,融僑也有了千億規模的考量。不過同于其他閩系房企高速度、高周轉、高負債的模式,在通往千億的道路上,融僑宣稱,希望能夠恪守“穩健”的金字招牌。
目前,融僑現在執行的是“聚焦省會級+強二線城市、聚焦四大區域”的布局策略,已經在全國布局了京津冀經濟區、長三角經濟區、海西經濟區、中部經濟區四大區域,占據了國內核心的一、二線城市。鄭偉稱:“按照我們目前的布局,每個區域實現100-200億元銷售目標,中心城市實現50-100億元銷售目標,就將基本完成千億規模的邁進。”
此外,融僑還會將通過合作的方式獲取更多項目,降低資金壓力 ,同時,在產業地產和特色小鎮上面加大布局。
不過,規模和利潤向來是房企發展中難以平衡的難題,那么,融僑能否在追逐規模的跑道上跑得更穩健尚需要市場的檢驗。
發布“地產+”戰略
對于2018年的新戰略,張巖表示:“2018年我們將落地創新版塊的各項業務,實現地產+的快速落地。”
據悉,在創新版塊中,教育和醫療版塊將會是融僑2018年戰略推進的重點。
在教育版塊,融僑0-18歲全齡教育體系已經初步建成,包括幼兒教育、義務教育、國際教育三部分。其中,在國際教育方面,融僑首個國際教育學校融僑塞德伯學校在2017年正式落地,還有新加坡教育機構南洋國際教育集團合作的印尼雅加達南洋國際學院等。
同時,融僑還致力于搭建大健康醫療產業鏈,同國際醫療機構合作打造重大疾病治療的專科醫院,并且還在鄭州率先嘗試打造國際高端醫療產業配套的特色小鎮。
此外,在商業領域,融僑也形成了特有的“非標型商業品牌理念”,推出“商務+”、“文旅+”、“生活+”三大商業產品系列。
截至目前,融僑商業已布局上海淮海路、天津南京路、福州江濱商務區以及武漢、合肥、無錫等多城市的核心商業區。(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