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幾年的酒打開竟是空瓶
購物維權經歷:2012年12月底,市民王先生請朋友在飯店里吃飯,事前特意從家里帶了一盒山西杏花村汾酒廠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特制老白汾酒,酒是幾年前好友送的,剩下最后一盒一直放在家里,“酒又不會過期,放得時間越長不是越好嘛!”
到了飯店,王先生打開包裝盒,把酒取了出來。這種包裝的酒,一盒里面裝有規格為225ml、45%圓形紫砂瓶兩瓶。王先生先是打開了其中的一瓶,當他拿起第二瓶時,發現酒瓶明顯輕了很多,拿在手里晃動幾下也沒有聽見酒在瓶中的響聲。王先生和朋友仔細查看酒瓶,并沒有發現瓶子有打開過的痕跡。
王先生打開酒瓶蓋,讓大家都感到奇怪的是,瓶子里居然一滴酒都沒有,拿著酒瓶聞了聞,連一點酒味也沒有。王先生感到很納悶,這盒酒一直放在家里沒動過,如果不是當天拿出來還真不知道酒瓶內居然是空的。再說老白汾酒是名牌產品,怎么會這樣?
王先生及其好友當即上網查詢了關于老白汾酒空瓶的原因,發現網上很多類似事件。有解釋稱,老白汾酒是用陶瓷瓶裝的,陶瓷材質本身會出現小孔,存放時間久了有可能導致液體的滲漏和揮發,但是與陶瓷酒瓶本身的質量存在很大的關系。
隨后,王先生撥打了該酒生產廠家的全國客服熱線,把酒瓶出現空瓶的情況反映給客服人員。客服人員稱,酒瓶打開過之后就不在服務范圍之內,開封過的酒瓶出現一系列問題廠家都不會管。
維權建議:遇到這樣的事情,很多商家會讓把證據提供出來,可消費者往往都沒有這種意識。所以,為了避免維權難,消費者一定得有意識地在發現產品質量問題時保存照片、視頻等證據,為隨后的維權提供支撐。
老年人買保健品 別因“便宜”栽跟頭
購物維權經歷:今年69歲的平頂山市民李大媽老兩口因為身體不好,平時總喜歡買一些保健品。2013年元旦假期的一天,老兩口在街上收到了一張宣傳頁,“當時那個人就跟我說,大媽你們去聽課吧,聽課的人每天給一斤雞蛋”。兩位老人一聽,這是好事啊!第二天就跑去了。
“我們連續聽了三天的課,一共給了20個雞蛋。”大媽說,講課的是一位姓趙的女老師,今年52歲,聽課除了給雞蛋之外,還贈送幾小包保健藥,藥品名稱分別叫“羊胎盤”和“伊康路”。三天之后,那位姓趙的老師讓大家每人交1480元會員費,并承諾成為會員之后能享受更多優惠。李大媽說,當時去聽課的1000多人大部分都是老年人,而且幾乎都交了錢成為會員,交了錢的人們每個人會得到一個綠色封面的證件,上面寫著:榮譽會員證,落款單位署名為:陜西楊凌伊美時食品有限公司。除了證件之外,每個人還能得到兩提保健藥品:羊胎盤和伊康路。“他們說,這藥啥病都治,比如糖尿病、心肌梗塞,而且還有人在旁邊說這種藥吃了之后很管用”。
交了錢變成會員之后,老兩口的勁兒更大了,每天凌晨四五點鐘起床,六點趕到地方聽一小時課,七點鐘結束,“他們每天就給我們講老年人怎么保健,而且還給我們免費發一些藥品,有健腎的、補鈣的,還發過掛面”。
當記者看了“羊胎盤”和“伊康路”的外包裝,發現上面標明的功能是延緩衰老、免疫調節、緩解體力疲勞等,并不具備治療效果。
吃了幾個月的“藥”,效果如何?李大媽說,沒啥感覺,“老師說,這藥是修復細胞的,要一直堅持才有效果。但也有人說,我們可能被騙了”。
維權建議:這種情況很常見,源頭在于兩點:一是老年人的防范意識相對差一些,二是虛假廣告尤其是街頭小廣告的影響。這類欺詐,多以利益誘惑入手,他們抓住老年人的心理,一步步設局牟利。面對這些情況,事后維權相對麻煩一些,最好的辦法在于讓親友家人多對老人進行提醒,讓他們不要輕信“包治百病”這類的宣傳。此外,相關部門還應該強化對保健品行業的監管、執法,并通過各種手段加大類似行為的打擊力度。(記者 任芳 郝同盟 實習生 蘇小萌 馮巧芳 盧芳偉 田園/文圖 )“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