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頻道首頁 > 時政要聞 > 正文

                《中原經濟區規劃》描繪小康新畫卷

                2012-12-25 07:46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時間是標注前進步伐的刻度,每一刻度,都蘊含著乾坤。

                  2012年11月8日,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2012年11月17日,國務院批復《中原經濟區規劃》。

                  從十八大閉幕到《規劃》批復,相隔僅三天。

                  這體現出黨中央、國務院對中原經濟區建設的重視和支持。

                  這重視,像暖流,在冬日的中原大地流淌。

                  這支持,像號角,激勵中原兒女,在加快推進中原經濟區建設、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征程中昂首奮進。

                  《規劃》目標:全面小康的中原畫卷

                  “小康社會是啥模樣?工資漲一倍,出門不堵車,食品更安全,環境要美好……”,12月22日,鄭州大商國貿總店,一位消費者這樣描繪她心目中的小康愿景。

                  《參考消息》援引法新社的報道說,中國的老百姓表現出對十八大的特別關注,科學發展、小康社會、收入翻番、生態文明、美麗中國等,成了社會熱門詞匯。

                  這些熱詞,構成了八年之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恢弘畫面:

                  國民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發展。

                  十八大閉幕的第二天,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外記者見面會上說:“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著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這一連十個“更”,是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直觀的描繪。

                  與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與1.79億中原人期盼的幸福生活相呼應,《規劃》提出了“中原經濟區版”的全面小康“兩步走”目標。

                  第一步,到2015年,中原經濟區初步形成發展活力彰顯、崛起態勢強勁的經濟區域。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三化”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和均等化程度全面提高。

                  在普通百姓看來,這些可能過于概念化,其實,每一項都很具體,都和我們的生活貼得很近。

                  鄭州市空氣質量實時發布系統本月18日啟動。據鄭州市環保局測算,按照《規劃》,2015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的要求,三年后,鄭州市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標率將超過90%。

                  第二步,到2020年,中原經濟區要建設成為城鄉經濟繁榮、人民生活富裕、生態環境優良、社會和諧文明,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的經濟區。

                責編:李婷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