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月06日 08:49
來源:東方今報
去年11月,國務院批準《中原經濟區規劃》,5省30市2縣1區的范圍一公布,就受到全國關注,更極大地牽動著河南、河北、安徽、山西、山東五省的神經。藍圖已定,如何建設,成了五省人民共同關注的話題。其實,在今年春節前五省人代會的政府工作報告里,答案一覽無余。
□東方今報特派北京記者 王秋欣 梁新慧 趙媛 劉長征 高冬麗
【地位】
“中原經濟區”位置顯著
我省是中原經濟區的提出者,也是核心區域,因此,在河南省政府的政府工作報告里,“中原經濟區”的地位十分顯著,明確提出“按照《中原經濟區規劃》建設中原經濟區,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還將此寫入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里。
在我省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將中原經濟區加以充分強調,指出“中原經濟區建設成為國之大事、省之大計、民之大業,綜合效應持續顯現”,“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實施《中原經濟區規劃》的開局之年”等。
對于未來五年的工作,工作報告提出,“強化中原城市群內在聯系和功能互補,促進交通銜接、產業鏈接、服務共享、生態共建,增強整體效應”、“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中原經濟區建設全過程,推進綠色、循環、低碳、可持續發展,努力建設美麗中原”等。
【對比】
“合作交流對接”成共識
除了河南,安徽是被中原經濟區納入最多城市的省份,宿州市、淮北市、阜陽市、亳州市、蚌埠市和淮南市鳳臺縣、潘集區被中原經濟區覆蓋,引人關注。
在今年安徽省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用足用好中原經濟區規劃政策機遇,抓緊制定皖北‘四化’協調發展先行先試實施意見,謀劃沿淮經濟帶發展的戰略定位、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
“加強與長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經濟區協同發展,以期深化對外開放合作。”由此可見,中原經濟區對于安徽的意義。
同樣,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抓好中原經濟區相關政策爭取落實”,而山西省政府工作報告則提到,“加強與兄弟省(區、市)的交流合作,對接中原經濟區”。
通過對比發現,“合作”、“對接”、“交流”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
【差異】
自身優勢得到彰顯
建設中原經濟區,產業發展是關鍵。這在各省的政府工作報告里,可見端倪。
通過對比發現,在產業發展方面,最有底氣的要數河南和山東,兩個都是經濟大省。
我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50個工業和信息化重大產業示范項目建設,力爭高成長性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60%以上”、“培育形成100個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的產業集群”。對于擁有良好產業基礎和坐擁出海口地理優勢的聊城、菏澤,則提出了“建設中原經濟區發展先行區”的口號。
而對于安徽來說,深入推進淮北、淮南等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任務顯得更為急迫。有關人士分析指出,以淮北、蚌埠為代表的沿淮經濟帶將支撐中原經濟區南部區域發展,而目前的轉型就是為其打基礎。
產業升級需要載體。我省提出,將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當做產業升級的重要推手。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獲準建設,打開了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戰略突破口,搶占了區域競爭的戰略制高點”。而河北提出打造冀南區域合作示范區,安徽也提出將在皖北地區建立“四化”協調發展試驗區,并正在抓緊制定皖北“四化”協調發展先行先試實施意見,以期為中原經濟區整體發展提供借鑒。
【行動】
四省六市舉行集體會商
今年2月份,濮陽、安陽、邯鄲、邢臺、聊城、長治四省六市的交通部門負責人聚會河北邯鄲,協商構建中原經濟區六市的交通網絡格局,實現晉冀魯豫四省交界交通一體化。
這次會議,受到了各方的強烈關注。因為這是《中原經濟區規劃》出臺后,有關各方第一次舉行集體會商。
在這次會議上,各市圍繞加快中原經濟區建設,分別介紹了當地的公路交通基本情況、亮點工作及與相鄰市路網對接意見,在實現交通規劃一體化、項目實施一體化、公路執法一體化、城際公交一體化、資源共享一體化等方面達成了共識。
會商的結果令人樂觀。六市就石(家莊)林(州)高速、邯(鄲)大(名)高速、長(治)安(陽)高速3條高速及107國道、邯(鄲)大(名)公路、臨(清)大(名)公路等9條國省道的改建、升級改造、線路對接達成一致意見,同時,還要求對六市交界區域的地方道路進行調查統計,制訂連通方案,排出時間表,逐步實施,消除斷頭路,完善農村路網格局。
據悉,這些公路建設項目全部完成后,四省六市交界群眾出行將更加方便快捷,同時對六市的經濟建設迅猛發展也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前景】
區域大發展交通必先行
四省六市的交通部門負責人坐在一起,并不奇怪。因為在大多數人看來,區域經濟要發展,交通必然先行一步。
我省提出,未來五年,鄭州將大力加強以交通為代表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具體部署已經明確,如“突出抓好鄭州航空樞紐、快速鐵路網和高速公路網建設。加快推進鄭州機場二期工程”、“圍繞構建‘米’字形高鐵框架和全國鐵路客運中轉換乘中心,加快鄭徐高鐵建設,推進鄭州至萬州高鐵前期工作,爭取啟動鄭州至濟南、鄭州至合肥高鐵前期工作,推動鄭州鐵路樞紐東連海港、西通中亞歐洲,形成國際貨物集疏轉運中心”等。
可以預見,隨著鄭州作為中原經濟區中心城市的地位不斷鞏固,隨著京廣高鐵的開通,河北省邢臺、邯鄲被納入鄭州“一小時經濟圈”,這無疑將為河北的冀南新區增添新力。在不久的將來,伴隨著商丘至合肥至杭州(經阜陽)鐵路、鄭州至合肥(經阜陽)快速鐵路的開建,必將推動皖北的快速發展。
而山西省長治市也謀求成為地區性中心城市,目前正在抓緊進行機場改擴建工程,欲打造中原經濟區西北部航空樞紐,有望成為中原經濟區連接西北部地區的紐帶。
【呼吁】
盡快舉行五省聯席會議
中原經濟區涵蓋5省30市,要實現“三化”協調發展面臨著難以想象的矛盾和挑戰。
農村人口多、農業比重大、保糧任務重,經濟結構不合理、城鎮化水平低、城鄉發展不協調、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低等一系列問題亟須破解。分析人士總結說,“三農”問題突出是制約中原經濟區“三化”協調發展的最大癥結,人多地少是制約“三化”協調發展的最現實問題,而城鎮化水平低是制約“三化”協調發展的最突出矛盾。
接受東方今報采訪時,山東、安徽的部分代表委員認為,伴隨著國家財稅、金融、投資、產業、土地等支持政策的陸續拋出,相關省市對于優惠政策和發展機會不能等,特別對于不在核心區內的省市,要更加主動。
無論是河南省的代表委員還是周邊四省的代表委員都認為,如何爭取相關利好政策的盡快落實,如何用足、用好政策,如何充分調動起各方參與的積極性,使參與者不成為旁觀者,是今后亟須協調解決的問題之一。
因此,大家一致建議,五省有關中原經濟區的實施細則應盡快出臺,五省應盡快舉行聯席會議,共商發展大計,共建美麗中原,讓“中原夢”早日成為現實。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