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首頁 > 新聞觀察 > 正文

                新聞觀察員李長需: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強化責任最關鍵
                • 2013年09月24日 12:02

                • 來源:映象網-東方今報

                  東方今報新聞觀察員 李長需

                  大事件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公布舉報流程

                  地王頻出引調控加碼,住建部下月赴各地督導

                  首批66名央地交流干部至少13人升至副部級

                  專家測算地方政府性債務恐逾20萬億

                  外交部:堅決反對英國對香港政制發展說三道四

                  新一輪中央巡視開始收尾,并將公布反饋情況

                  以房養老試點方案或明年一季度推出實施細則

                  人民日報公布轉基因食品名單,包括大豆玉米油菜

                  重大政情

                  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強化責任最關鍵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工作。

                  會議提出,要采取配套措施,加強相關制度和平臺建設,使政府經濟社會政策透明、權力運行透明,讓群眾看得到、聽得懂、信得過、能監督。

                  依法實施政府信息公開是建設現代政府的一個基本理念,也是提高政府公信力和保障公眾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的重要舉措。為了保證政府有效實施信息公開,2008年5月,我國出臺了《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該《條例》將現代政府通行的“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作為政府信息公開的一項基本原則確定下來,也以法律的形式搭建了一個公開與被公開的平臺,公民有以法律的話語要求政府公開自己想要的信息的權利,政府也有及時公開的義務。

                  應該說,自條例實施以后,政府的信息公開有了很大的進步。尤其是得益于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政府部門網站、微博、微信等也建立起來,并在政府信息的傳播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公民的積極介入,也推動了政府信息公開的步伐。

                  不過也應該看到,政府的信息公開程度還遠遠不夠。無論從公開的方式、范圍,還是及時性和信息反饋等方面,都有需要提高和改進的不小空間。我們也注意到,現在拒絕信息公開的現象并不鮮見,不少地方政府或部門還未達到信息公開的應有程度。

                  也許有鑒于此,此次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聚焦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并提出加強相關制度和平臺建設,使政府經濟社會政策透明、權力運行透明,也就極具現實意義。

                  我們注意到,這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一要完善政府部門新聞發言人制度,使之成為政務信息公開的重要制度安排;各地區各部門要采取多種形式,加強新聞發布;了解民情民意,對社會密切關注的宏觀經濟、民生等重要信息,增加發布頻次。二要主動回應社會關切。重要政策、法規出臺后,要通過多種方式做好科學解讀,讓公眾更好地知曉、理解政府經濟社會發展政策和改革舉措。對重要輿情和社會熱點問題,要積極回應、解疑釋惑,并注意把人民群眾的期盼融入政府決策和工作之中。三要強化責任,抓好落實。

                  三方面要求,尤其是這最后一方面的抓好落實,格外重要,它是前兩條的有效保障。因而,如何強化責任,抓好落實就顯得極為重要。建立健全主動公開和依申請公開制度、政務公開評議和責任追究等制度,以及讓公眾有法律救援和可訴的渠道與機制,都是對抓好落實的有效措施。

                  加強政府信息公開,讓權力更透明,新一屆中央政府是很有信心、決心和勇氣的,也在身體力行。從今年上半年開始,國務院就對今年政府信息公開重點工作進行了部署,明確要求在行政審批、財政預決算和“三公”經費等9個重點領域大力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每個重點領域都明確了具體責任部門,有的還列出了“路線圖”、“時間表”,這次會議又對政府的信息公開工作做出進一步的部署,可見力度之大。

                  中央有此決心和勇氣,作為地方各級政府和各個政府部門,沒有理由不快速跟進。

                  最強音

                  “凡是民間組織能管能做的,政府都不應該自己管和自己做,應該放手讓民間組織來管來做。只有這樣,政府才能走出越來越忙而問題卻越來越多的怪圈,充分發揮民間組織的協同和參與作用。”

                  背景 中國社科院17日在京發布《民間組織藍皮書:中國民間組織報告(2013)》,針對長期制約中國民間組織發展的雙重管理制度時建議。

                  “因為當下中國社會的資源配置從未與權力分家。依照現代社會發展模式,資源配置和權力之間是有界限的,應該以界限的劃分為前提,規范和約束公權力的職權范圍、行權方式。把資源配置交給市場,是現代社會市場經濟的一個基本原則。而中國還未到這一步,公權力始終是資源配置的主導。”

                  背景 近日,正和島島民、企業家王瑛就企業家的社會責任、中國市場經濟現狀等話題,接受記者專訪時說。

                  “這是錯誤的報道,沒有奶粉‘國家隊’的概念,誰應該進‘國家隊’?誰又不應該進‘國家隊’?從關系上都不對!”

                  背景 近日,一則有關乳粉行業兼并整合的消息被傳得沸沸揚揚——有消息稱工信部已經欽點完成奶粉“國家隊”名單。對此,工信部消費品司副巡視員高伏表示否認。

                  “對釘子戶的遷就,就是對多數人的不公平。如果形成‘誰不聽話、誰漫天要價,誰就得便宜’的局面,老實人就會越來越少,社會就難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背景 太原市市長、外號“耿拆拆”的耿彥波,就城市棚改中的拆遷問題,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耿到太原一年不到,被稱拆遷量是過去十年的總量,已拆500萬平方米。

                  政策說

                  十年治內澇

                  城市內澇、交通擁堵、管網事故等,近些年已成為許多城市繞不開的話題。9月16日,中國政府網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意見》,明確了當前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升級改造的重點任務,提出用10年左右時間建成較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澇、防洪工程體系等。這是改革開放以來,首次以國務院的名義就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發文,具有標志性意義。值得期待的是,《意見》指出,要把城市基礎建設的重點項目納入政府考核體系,對質量評價不合格、發生重大事故的政府負責人依法追究相關責任,這無疑具有極強的監督效力。

                  社會撫養費豈能“下任務”

                  9月18日,審計署分別通報了重慶、甘肅、云南、四川、陜西、江西、湖南、湖北、河北9省市(每省市5個縣,共計45個縣)的社會撫養費審計結果。初步統計,45縣向征收單位和計生部門違規撥付的社會撫養費,總金額約達16.27億元,此外審計還發現社會撫養費存在征收標準不統一、違規下達征收任務等一系列問題。

                  社會撫養費征收,本意是一種補償性的收費,但一次小規模的審計,就暴露出這么多的亂象,尤其令人驚訝的荒謬的“下達任務征收”,這到底是在“鼓勵超生”,還是要“遏制超生”?看來,對之有必要加強審計監督,并進行相應的行政問責。

                  6省區市簽治污責任狀

                  18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對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等6個省區市加快推進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工作進行動員和部署。環境保護部與6個省區市人民政府在會上簽訂了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這被認為是繼國務院日前全文下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來,我國大氣污染防治政策“落地”最關鍵的一步。值得關注的是“責任狀”的簽訂,層層分解落實到各級政府及企業,還將組織組織部、監察部、環保部聯合問責,力度及威懾力不可謂不小。而以五年為單位,并按照年度進行分期考核,則可以形成持續的壓力。我們樂見10月底前跟其他省份全部完成目標責任書的簽訂,并對此舉寄予厚望。

                  談心3268次

                  福建日報報道,有人向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督導組匯報成果,說本單位有一領導10年來找部下談心多達3268次。督導組的人反問道:“這個數字是怎么統計出來的?”匯報者一臉尷尬,半天說不清楚……也難怪,除去公休及節假日,一年只有252天左右的工作日,10年談心3268次,領導平均每天談一次心還不夠,真勤勉啊,不過這數字怎么計算得如此精確呢?其實誰都清楚,數字出政績的骸骨迷戀,才敢浮夸到如此不眨眼。

                責編:張靜潔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