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映象網 導航 - 收藏
                新聞 圖庫 社區 娛樂 地市 財經 汽車 房產 女性 健康 美食 旅游 家居 教育 法制 農村
                >> 返回映象網首頁
                黃河濕地協管員自種20多畝油菜給鳥當口糧

                2013-12-07 07:34:00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網友評論0條  查看全文(共1頁)

                   李合法夫婦在觀察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  

                李合法夫婦在觀察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

                  住在窩棚里,幾年來聽壞的收音機就有四五個。  

                住在窩棚里,幾年來聽壞的收音機就有四五個。

                  閱讀提示 | 沒有一分錢工資,卻堅持多年護鳥,他是愛鳥義務巡護員。發現有人捕鳥,他四處攆,收走盜獵者的捕鳥網,把布下的毒誘餌清理掉。擔心大鴇等鳥類吃不飽,他種了20多畝油菜地給它們當“口糧”。救落難的禿鷲,他劃船沖下水,但他最得意的還是救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他叫李合法,被稱為黃河濕地的“鳥類保護神”。

                  一級國保大鴇現身黃河灘區

                  昨日中午12時,中牟縣一處濕地,一群巨大的候鳥在黃河灘區騰空而起,繞低空盤旋,翅膀修長,姿態優美。

                  “快看!這就是大鴇,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早上我就瞧見它們了!”灘區內,脖子掛個望遠鏡的李合法,立即喊了起來,眺望的眼睛瞇成一條縫,臉上寫滿了快樂。

                  對于大鴇的習性,李合法非常熟悉。“它們的警戒距離五六十米左右……”“總共17只,俺說得沒錯吧。天天看著它們,我能數錯?”一旁的妻子魏改妞得意地說。

                  李合法,是中牟縣狼城崗鎮東狼崗村一名普通農民,在黃河灘區放羊多年。為保護大鴇等候鳥,他們夫妻倆已經默默地在此堅守了5年多。

                  “附近的人都怕他。他這人愛管事兒,發現有人逮鳥了,就會騎著他的破三輪摩托到處攆。”提起李合法,一位放牛的老人這樣說。

                  義務協管員帶著媳婦守護多年

                  5年多來,李合法夫婦一直住在灘區一簡易棚內。這是一個用帆布、塑料紙包裹而成的棚子,僅七八平方米,一張床就占據了大半地方,屋內唯一的“裝飾”,就是一張大鴇的日歷畫。獲取信息主要靠收音機,幾年來,收音機已聽壞了四五個。

                  夫婦倆生活簡單,雖然有一臺液化氣爐子,但更多時候,他們還是用屋外的灶臺,燒撿來的碎木頭。簡易棚的西側,有一個羊圈,30多只綿羊是夫婦倆的主要經濟來源。李合法說,一年下來,能掙1萬多元。

                  7公里外的村內,李合法有3間瓦房。但除了定期回家補給米面蔬菜、日常用品外,夫婦倆很少回去。只在極寒天氣,他們才會趕著羊群回家住幾天。

                  平日的巡查中,發現有人下的毒餌,李合法都會及時清理;看到有人帶槍來打鳥,他當即就會制止;就算灘區駛來了陌生車輛,李合法夫婦都會非常警惕。

                  黃河灘的風很大,冬天,李合法經常被凍得渾身發抖,嘴角干裂流血。“我得在這里看著!沒辦法,有壞人捕鳥,鳥不安全啊。”每天清晨,李合法都會騎上自己的破摩托,沿著灘區巡視,濕地保護區贈送給他們兩架望遠鏡,也成為他們的護鳥利器。“保護區管理中心監測巡護協管員”的證件,被他小心翼翼地收藏在貼身衣物內,和身份證、銀行卡放在一起,發證日期是:2012年1月1日。

                  鄭州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主任王恒瑞說,李合法是保護區2004年11月成立以來,聘請的唯一一位協管員。

                  5年間多次救下珍稀鳥類

                  其實此前,他早已是一名忠實的護鳥使者。“我年輕時不懂,也逮過鳥。”李合法說,他有一個親戚,是省野生鳥類觀察學會(下簡稱學會)的成員,受其影響,李合法從2009年開始在放羊的同時,開始了護鳥行動。

                  學會副秘書長郭杰告訴大河報記者,李合法曾在黃河灘里救過很多鳥。2010年,他在灘區發現一只受傷的大鴇,當即通知了學會和保護部門;2011年,李合法救下了一只禿鷲。

                  對于救助禿鷲的經歷,李合法記憶猶新。“禿鷲咱們這邊很少見,當時刮著大風,遠遠看到河道里有東西忽閃。走近一看,才發現是只大鳥。”原來,這只棲息在一處河心洲內的禿鷲,因為受傷和饑餓,已經飛不起來了。

                  冒著隨時擱淺的危險,李合法和妻子劃著小船上了河心洲,將禿鷲帶上岸。禿鷲不吃素,李合法就挖地老鼠喂它,又及時通知了學會。十多天后,他又專門買了2斤肉,和愛人一起去探望。

                  為鳥兒種了20多畝“口糧田”

                  提起大鴇等過冬候鳥,李合法如數家珍。他說,今年來灘區過冬的綠頭鴨、赤麻鴨等候鳥沒有往年多,灰鶴、白鷺等則和往年數量持平。

                  李合法的摩托車車斗里,放著兩本巡護日志。只有小學學歷的他,在上面認真地記錄著近年來每天巡視時,觀察到的鳥種、數量以及觀察地點等詳細信息。

                  李合法最在意的,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他說,連續多日觀察發現,今年在灘區棲息的大鴇數量“比前幾年要少一點”,“大鴇的肚兒發白,一飛起來翅膀可大”。

                  李合法說,大鴇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飛行鳥類之一,特征非常明顯,喜歡吃油菜的葉子,也吃各種昆蟲,為了讓它們每年來越冬都餓不著,他們夫婦倆專門在黃河灘里種了20多畝油菜,為大鴇等候鳥提供“口糧”。連續種了3年,雖說地是臨時開荒開出來的,但種子、農藥等成本每畝合200多元,鳥兒吃過后,每畝油菜最多能收100斤,基本能包住成本,“不掙啥錢,主要是不讓鳥們餓著”。

                  “守護神”也需社會的愛護

                  雖然沒人給他發工資,但李合法對他所做的事樂此不疲。李合法的愛人魏改妞,也加入到護鳥隊伍中來,看到危害鳥類的事,兩人常上前制止。“因為這個,沒少得罪人。”魏改妞說,“只要他高興,我就支持他。他特別喜歡鳥,天天看到大鴇,高興得很!”

                  每天,李合法夫婦都要分頭在灘區里巡護,距離遠的地方騎摩托,距離近點的就徒步。但灘區坑洼多、沙土多,這幾年來,光摩托就壞掉了兩輛。

                  李合法的大兒子李磊正上初中,每個周末會到灘區里給爹媽送食物。他也曾在途中救下一只腿部受傷的紅頭鶴。二兒子李磊城,曾救過3只被人下了藥的豆雁。

                  郭杰說,有了李合法夫婦這幾年的守護,偷獵者再不敢大白天明目張膽地行動了。但就在鳥兒得到守護時,它們的“守護神”卻跟死神擦肩而過。

                  今年2月,李合法被查出患有肝腫瘤。若不是學會多名愛鳥人士的資助,他可能已經不在人世了。郭杰透露,在得知李合法的病情后,學會會員集體捐款2萬多元。經過治療,目前李合法的病情暫時被控制住,但仍不容樂觀,因為經濟條件所限,李合法也不去醫院檢查,只是靠吃些藥維持,“他是這附近灘區鳥類的守護神,萬一他再病倒了,這些鳥兒無人監護咋辦?想想心里就難受……”(記者 張波 寧田甜 實習生 李志東 文 記者 李文波 攝影)

                分享到:

                    查看全部評論(0條)

                    發表評論

                    映象網>> 河南頻道>> 正文

                    最新消息

                    熱點關注

                    新聞|圖庫|社區|娛樂

                    地市|財經|汽車|房產

                    女性|健康|美食|旅游

                    家居|教育|法制|農村

                    幫助 - 廣告 - 友鏈

                    導航 - 收藏 - 頂部

                    映象網手機版:hnr.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