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新聞

                女子5點多起床奔波二里路給環衛工人送粥 風雨無阻1年多

                雨水淅瀝、寒風瑟瑟,一路上,劉月麗騎得比往常慢些,可心里又怕環衛工人們等得久了,還擔心粥涼了。沒過幾天,附近的環衛工人都知道了,拿著大碗或瓷缸,到這里排隊領粥。

                  劉月麗給環衛工人的大瓷缸里盛上粥

                  河南商報記者 楊桂芳 文/圖

                  在送孩子上學的途中,看到有的環衛工人連一碗熱湯都舍不得喝,家住鄭州市桐柏路銀田小區的劉月麗決定免費給環衛工送粥。每天早晨5點多劉月麗就開始熬粥,然后騎電動車帶著兩鍋粥,走二里路,到達西十里鋪一公交站臺,免費給環衛工人和路過的行人、學生送粥。

                  這一送,就是一年多。

                  【日常】

                  每天5點多起床熬粥

                  奔波二里路送粥

                  12月26日早上,劉月麗如往常一樣5點多就起床了。她先給兩口鍋添上水,放入大米、黑米,大火烹煮。6點多,她喊醒兒子,在家人的幫助下把兩鍋粥放到電動車上,拿上紙杯、雨衣,帶著兒子出發了。

                  雨水淅瀝、寒風瑟瑟,一路上,劉月麗騎得比往常慢些,可心里又怕環衛工人們等得久了,還擔心粥涼了。

                  7點10分左右,她到達西十里鋪84路公交站臺旁,十幾位環衛工人已經排好隊在等待。

                  “妞,你來啦,路上沒啥事吧。”幾位環衛工人一邊問候著,一邊幫劉月麗把粥卸到路邊。

                  劉月麗趕緊打開鍋蓋,給環衛工人的大瓷缸里盛滿粥。不滿7歲的兒子在附近學校上學,因為距離上學時間還早,也在一旁幫媽媽。

                  偶爾也會有學生和路人到這里領一杯粥。

                  大約15分鐘,兩鍋粥就發完了。

                  【心聲】

                  “在心里她就像女兒一樣”

                  環衛工人李開群是四川人,她在西十里鋪做環衛工人將近十年。每天凌晨1點開始在西十里鋪路段打掃,凌晨三四點結束。回到家再瞇一會兒,就拿著大碗來劉月麗這兒領粥,“回家哪還想做飯,瞇一會兒還要掃地。”李開群說。

                  “妞熬的粥可稠呢,可好喝,還給兩個面包。”說起劉女士送粥的活動,李開群贊不絕口。據她回憶,去年天氣熱的時候,她看到有人在公交站臺那兒發粥,當時不知道要不要錢,后來被正在發粥的劉月麗喊住,才知道這是免費送的。

                  沒過幾天,附近的環衛工人都知道了,拿著大碗或瓷缸,到這里排隊領粥。

                  李開群說:“我們不知道她叫啥名字,都叫她‘妞’,在我們心里,她就像女兒一樣,是我們最喜歡的‘妞’。”

                  【初衷】

                  為啥堅持給環衛工送粥

                  談起發粥的初衷,劉月麗說,去年她加入了一個民間公益團隊,大家經常做一些活動傳遞正能量。2015年夏天,她送孩子上學的路上看到有環衛工人連一碗熱粥都舍不得喝,便萌生了送粥的想法。

                  剛開始,她和隊友在鄭大一附院對面的立交橋下發粥,后來她就在西十里鋪84路公交站臺旁設了發粥點。現在,他們的愛心團隊有46人,開設了四個發粥點,另外兩個是姚寨發粥點和冉屯路電廠路口發粥點。

                  “這些粥全部免費,環衛工人優先,也面對大眾。”劉月麗說,“熬粥其實花不了多少錢,就是要堅持,習慣了就好。”

                  劉月麗全家只是普通工薪階層,她在家政公司工作,家中還有兩個孩子。要是哪天劉月麗不能去發粥,她就會打電話通知一位環衛工人,告訴大家不要空等。可這一天,劉月麗的心都是空落落的。

                  “時間長了大家都有感情了,他們已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看到他們能喝上熱騰騰的粥,還夸我煮的粥好,我心中就甜蜜蜜的。”劉月麗說。(線索提供:孫先生;稿酬:50元;報料電話:0371-86088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