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新申報放開退市常態化 A股新陳代謝將恢復
A股有進有退新陳代謝功能將恢復
先是承諾將上市節奏還于市場,證監會不再行政干預,此之后卻開始了“預期管理”,明確7個月上市百家左右且每月均衡發行。監管層在股市2000點推改革,顯示了其對股指波動極低的容忍度。
雖然改革步伐比業界期待的要小得多,但是A股市場的新股發行和退市功能正在慢慢恢復。證監會已經全面開始受理滬深兩市的新股申報,同時退市政策改革已經開始,且執行比以往更加嚴格。
“入口”打開
近兩年的新股發行制度改革中,分歧依然存在,但是逐步形成的共識之一是:一個健康的資本市場首先要有較完善的基礎功能,即通暢的新股發行、轉板通道及上市公司退市渠道。
雖然目前IPO排隊公司積壓依然嚴重,但是監管層已經開始對新申報企業放行。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上周五在證監會所在的富凱大廈看到,遞交材料的投行人員絡繹不絕。一位外地來北京遞交申報材料的保薦代表人對記者表示,現在證監會開始受理IPO申報材料了,要抓緊完善材料然后交上去。“這幾天太忙,周末肯定要在打印店度過了。”
從證監會披露的數據看,目前滬深兩市都開始正式受理IPO申報。截至5月23日,滬深兩市IPO排隊企業再次超過600家,達到605家。
與IPO開閘之前相比,主板增加4家新受理企業,包括青島利群百貨集團、通靈珠寶、中國核工業建設以及欣賀股份;中小板新增1家新受理企業,即深圳市凱中精密技術;創業板新增2家,湖北久之洋紅外系統與吉林省金冠電氣。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IPO排隊企業的總量雖然沒有發生很大變化,但是各個板塊之間存在較大流動。
深市中小板排隊企業正在大量轉向主板。《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發現,一個月間,已經有43家公司完成了從中小板轉至主板排隊。
目前主板排隊企業226家,4月23日這一數據為181家;中小板排隊170家,比4月23日減少了60多家。
此外,隨著創業板首發辦法和再融資辦法征求意見稿發布,財務門檻降低、發行條件簡化,創業板新股發行有望加快。
退市改革將迎“肖氏新政”
如果將當前的A股市場比作一個水池,那么入水口已經打開,雖然水量受到嚴格控制,但是出水口卻還在疏通之中,缺少示范性案例。
一方面,長油還在退市整理期。而且,雖然全國中小企業股轉系統方面已經表示做好了接收準備,但是退到股轉系統之后如何交易、未來如何轉板重新上市等都還需要進一步理順。
另一方面,被疑財務造假的南紡股份也沒有退市。證監會發言人鄧舸上周五解釋稱,追溯重述導致連續虧損是偶發的、突發的,持有公司股票的投資者在公司公告追溯重述后的財務數據披露前,并不知道公司存在退市風險。如果公司股票直接被暫停和終止上市,對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而言,將缺乏必要的緩沖和準備。
“2002年追溯重述后連續三年虧損的ST生態,曾被作出直接暫停上市的決定,當時市場特別是投資者反應強烈。”鄧舸表示,基于這些考慮,此后修訂的滬深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對追溯重述導致連續虧損的情形,首先設置了退市風險警示環節,以及時向市場和投資者提示風險。
此后是否暫停和終止公司股票上市,還要看公司接下來的經營和財務狀況。
作為資本市場的一項基本功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必須常態化。證監會主席肖鋼近日已經表態,要抓緊啟動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推出市場化、多元化、常態化的退市制度。其中,對符合退市條件的公司將嚴格退市,對欺詐發行的上市公司將實行強制退市。同時,支持上市公司根據自身需要實施主動退市。
全面“擠水分”
600多家排隊上市的企業,無疑給監管層形成了巨大壓力,本來寄希望于通過新三板、海外上市等渠道分流新股壓力,但是目前來看,執著于A股上市的企業依然不在少數。
在這樣的背景下,證監會正在全面加強過程監管。“擠水分”、“抓壞公司”,從企業新股發行程序審核啟動就已經開始。
本輪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將預披露大大提前。新股申報一經受理,證監會就按程序安排預先披露,披露階段,企業需要接受社會監督,比如,近日正處于預披露階段的深圳共進電子股份公司就被舉報涉嫌商業賄賂。
對此,證監會曾表態,核查程序覆蓋審核全過程。“審核過程中無論任何時點,對于發行人涉嫌違法違規行為的舉報,我們將按照既定的信訪程序進行核查。同時,我會已經建立審核與稽查聯動機制。”發言人鄧舸在對上述舉報回應時稱。
進入新股發行階段之后,擬上市企業及其保薦承銷機構將面臨更多檢查。證監會檢查關注重點,包括信息披露、承銷商詢價及配售公平、是否存在暗箱操作和利益輸送等。
今年1月,證監會曾啟動針對首輪IPO發行企業及保薦承銷機構的抽查,目前結果已經公布。
檢查發現,包括我武生物、良信電器、炬華科技、天保重裝、慈銘體檢、天賜材料等6家新股項目發行承銷過程中,存在未按事先披露的原則配售股票、向禁止配售的關聯方配售、干擾投資者報價、向投資者提供超出招股書范圍的發行人信息等違反公平、公正原則的行為。
涉及到的東吳證券、海通證券、國信證券及東北證券等4家證券公司,目前分別被處以“出具警示函”或“監管談話”的處罰。
隨著監管力度加強,止步于資本市場門口的企業越來越多。截至上周五,滬深兩市今年來已經終止審查的企業達到45家,中止審核的企業達到57家。
值得注意的是,中止審核的企業中,除了因選擇平安證券作為保薦機構或選擇北京市天銀律師事務所作為中介機構之外,絕大部分是主動選擇了中止IPO。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