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家公司中報凈利潤下滑 周期性行業是重災區

                2013-08-06 10:00    來源:大眾證券報

                    大眾證券報訊 營業收入同比翻了四倍多,但凈利潤卻下降近四成,金谷源中報業績著實讓人汗顏。

                    事實上,隨著中報的陸續披露,這種增收不增利的上市公司逐漸開始增多,從7月底的20多家大幅攀升至如今的50多家。據Wind資訊統計,截至昨日,滬深兩市有269家上市公司公布了中報,雖然197家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都實現了正增長,但仍有巨化股份等52家公司凈利潤增速呈現下滑態勢。梳理各家營業收入大幅增長卻沒能帶動盈利同步增加的原因,生產成本費用高企、產品毛利率下降以及計提損失因素的原因較為明顯。

                    金谷源董秘張春生對公司增收不增利業績的解釋是:“去年的收入主要是招商策劃服務,成本低毛利率比較高,今年上半年招商策劃服務這塊合并起來那塊沒有這么大,所以顯示出來利潤下滑。”數據顯示,金谷源上半年貿易業務營收同比增1176.7%,但由于毛利率還不到2%,因此成本也增加1191.3%。

                    對此,金谷源正逐漸把主營業務從毛利率低的商品貿易轉移到以黃金為主的礦產資源開采。不過,目前金谷源黃金勘探工作還一直停留在初始階段。張春生說,“今年整體經濟增長情況還不是太好,目前還沒有太大的改變,也就跟去年大體持平吧。”

                    與金谷源一樣,同樣從事有色金屬冶煉的新疆眾和也遇到了中報“增收不增利”的尷尬狀況。新疆眾和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6.86億元,同比增長659.98%;但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0.58億元,同比下滑31.20%。行業景氣度下滑拖累公司產品毛利率和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是業績低于預期的主要原因。

                    星河生物同樣因為產品毛利率大幅度下降,而導致中期業績大幅虧損。該公司上半年營收小幅上漲8.44%,但凈利潤卻虧損4634萬元,同比大幅下降587.49%。對此,星河生物的解釋是,由于食用菌市場價格出現整體大幅下滑,公司鮮品食用菌產品售價同比大幅下滑,導致公司產品毛利率大幅度下降。

                    除以上公司外,營業收入增幅較大而利潤降幅較大的公司有星美聯合、大康牧業、四環藥業、科大智能、魯銀投資、興發集團、岷江水電、英唐智控、新國都等。從行業來看,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中的上市公司大都集中在機械設備(7家)、化工(8家)、交通運輸(4家)、電子(4家)和有色金屬(3家)等周期性行業。

                    對此,國元證券投資顧問賴藝棠認為,處于“增收不增利”怪圈的周期性行業公司,在目前宏觀經濟結構背景下,不排除從“增收不增利”逐步演變為營收和利潤同向下滑的可能,建議投資者在操作上盡量回避強周期性行業。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7月PMI數據的預示企業訂單回升,在低庫存和低價格背景下,配合政策面對維穩指數的決心,周期股投資機會也將逐漸發酵。其中,東北證券分析師杜長春就較為關注弱周期行業。他認為,市場對于弱周期的防御類品種仍然較為關注,在此邏輯下,醫藥生物將是首選。此外,食品制造受益于食品安全推動,行業集中度有望提升,具有保持穩定增長的客觀基礎。

                    (陳慧)

                    原標題:52家公司中報增收不增利 周期性行業是重災區

                責編:趙婉錚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