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證券IPO清障欲上市 河南國資逼宮平安淡出
等待了整整兩年,中原證券的上市計劃近日正式宣告啟動。
河南證監局網站8月底更新的轄區內在輔導企業名錄顯示,擔任中原證券上市輔導的保薦機構為齊魯證券。
但在三年前,中原證券卻差點被雄心勃勃的平安信托借道許繼集團,將其同平安證券一舉整合。虎口逃生的中原證券,終于在去年排除了信托持股這顆最大的“地雷”后,肅清了上市路途中最大的障礙。
河南國資“逼宮”平安淡出
2008年,平安信托在拍賣場上以9.6億元取得了許繼集團100%股權。而許繼集團在同年中原證券增資擴股后,以8.26億股成為中原證券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達40.63%。
平安信托借道許繼集團參股中原證券的行動,更令業內對平安集團計劃整合平安證券和中原證券的傳言一度甚囂塵上。
但其后的發展,卻并未遵循平安集團的意愿。
中原證券2008年年報顯示,在當年增資擴股時,另外兩大股東——河南省國資委旗下的河南省經濟技術開發公司和河南省建設投資總公司整合了手上股權,一并由河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繼承。 由此,河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超越了許繼集團,成為第一大股東,持股達9.11億股,持股比例44.85%。
而站在許繼集團背后的平安信托則退居二股東。
“整合的事情確實在公司內部談論過,但后來不了了之了”,平安證券原管理層人士表示,當年平安證券整合中原證券的計劃很可能遭到了河南省政府的阻擊。
資料顯示,在河南省政府2007年發布的《鄭州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規劃綱要》中,中原證券改制上市被列入重點規劃。2008年1月,河南省政府更專門發文指出,要加大對中原證券的支持力度,力爭在2012年前成功完成上市。
此后,放棄了整合計劃的平安信托也開始著手漸漸淡出許繼集團和中原證券。
2009年7月,國家電網公司下屬的中國電科院以其下屬公司股權向許繼集團增資,從而持有許繼集團60%的股權,國家電網公司、中國電科院分別成為許繼集團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平安信托減持許繼集團股份至40%。
2010年底,平安信托開始轉讓所持有的中原證券股權,總額約8.26億股,占中原證券總股本的40.63%。直至去年,許繼集團將其持有的股權轉讓給渤海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國平煤神馬能源化工集團等9個新股東后,中原證券的上市進程才開始加快。
沖刺IPO 押寶財務顧問業務
按證監會規定,存在信托公司股東的公司在上市前都必須要進行清理、轉讓。而中原證券在去年卸下“平安信托”變相持股這個最大的障礙,終于得以在今年有機會實現IPO夙愿。
但隨著近兩年證券市場持續低迷,券商行業的表現持續下滑。中原證券也錯過了券商上市黃金時期,不得不面對業績增幅下滑帶來的尷尬局面。
中原證券2011年度審計報告顯示,2011年該公司手續費及傭金收入為8.22億元,較2010年同期12.94億元下降了36.5%。其中反映出經紀業務的“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和“代理銷售金融產品業務”收入合計7.3億元,同比下降了38.9%;反映投行業務收入的“證券承銷業務”和“證券保薦業務”合計0.48億元,同比下降46.1%。
據目前《證券公司IPO上市審慎性監管標準》要求,申請上市的券商必須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公司上一年度經濟業務、承銷與保薦業務、資產管理業務等主要業務中,應當至少有兩項業務收入位于行業中等水平以上。
在證券業公布的排名中,中原證券2011年股票及債券承銷金額排名第64位,處于行業中下游,同時中原證券的資管業務也同樣薄弱。三大主營業務中,只有經紀業務排名達到標準,2011年的凈收入排名行業第37位。
但隨著財務顧問業務等被納入券商上市的主要考核指標之一,這為一批在傳統三大業務上掉隊的中游券商開辟了一條上市的捷徑。
不難看出,中原證券為了沖刺IPO,2年來全力在財務顧問業務上沖刺。2年下來,該項業務收入實現了三級跳式的暴增。2011年中原證券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增長率居行業第9位,而2010年更是高居行業第一。2011年中原證券終于令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排名達到行業第33位,從而越過了上市的最低門檻。
但另一方面,根據證監會公布的證券公司分類評級結果顯示,中原證券2011年的評級卻由2010年的A類下降至BBB類。
“在目前排隊上市的幾家券商中,中原證券并不出眾。但年底前監管層有可能會取消對券商IPO的審慎性監管標準,這對中原證券來說將是最大利好”,深圳某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