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陣營激辯互聯網金融

                2014-04-10 10:12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導讀:互聯網金融監管的主要原則,以及“法無授權不可為、法無禁止即可為”的主要方向雖已明確,但監管邊界和尺度具體如何設定尚不明晰。在兩大陣營持續博弈的大背景下,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天平將如何平衡?

                    傳統金融業代表——民生銀行董事長董文標放言“馬云你革不了我的命”;而互聯網金融業人士則力挺“顛覆說”。

                  博鰲論壇的幾場分論壇中,有關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爭論此起彼伏。就在博鰲論壇開幕的前兩天,兩份不同的研究報告相繼發布。一份是民生銀行支持的小微金融發展報告,一份是平安集團陸金所支持的互聯網金融報告,兩份報告大有針鋒相對之勢。

                  顛覆還是共贏

                  伴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于傳統金融業的“顛覆說”一直不絕于耳。

                  董文標對此頗不認同。他擔任小微金融發展報告的課題組組長,并親自主持報告發布會。他認為,互聯網金融的確給銀行業帶來了一些影響,但并不大。不管互聯網如何發展,人與人、面與面之間的交流永遠是主要的交流方式。發展“虛”的(線上)很重要,但“實”的(線下)的也不可替代。

                  董文標表示,互聯網金融做“虛”的,銀行做“實”的,一定要“虛實”結合,這樣才能雙贏。再者,銀行自己也可以發展互聯網金融業務。銀行不會被革命,也不會成為“末代恐龍”。

                  春華資本集團主席胡祖六認為,互聯網金融給中國金融體系帶來很多能量和生機,最重要的是促進效率的提升、金融的多元化。

                  在胡祖六看來,互聯網金融是一種增量,是對傳統金融機構不足之處的補充、豐富,把整個金融的蛋糕越做越大。傳統的金融機構和信息的金融服務也要調整心態,最終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更好地發展中國的金融業。

                  但另一位傳統金融業代表、招商銀行原行長馬蔚華沒有那么樂觀。談及互聯網金融對銀行業的影響時,他表示,互聯網金融給傳統銀行業務帶來了包括支付、商業邏輯和思維方式三方面的挑戰。

                  他以支付為例說,快捷支付方式提高了運營效率,但這種互聯網金融模式也讓很多用戶繞過了銀行賬戶,這就切斷了銀行與客戶的聯系,將來銀行無法推出適應客戶需求的產品。

                  馬蔚華認為,互聯網使金融行業更民主,銀行業不接受挑戰會失去很多機會,現在看起來互聯網金融對銀行業務切入不多,對銀行“奶酪”的搶食還不明顯,但如果不正視這個問題,銀行未來會失去更多。

                  放松與管制:監管平衡術

                  同樣在今年博鰲論壇上,中國銀監會副主席閻慶民首度證實,P2P監管將歸屬銀監會。談及互聯網金融監管時,他表示,監管政策將遵循適度、分類、協同和創新監管四大原則。

                  互聯網金融監管的主要原則,以及“法無授權不可為、法無禁止即可為”的主要方向雖已明確,但監管邊界和尺度具體如何設定尚不明晰。在兩大陣營持續博弈的大背景下,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天平將如何平衡?

                  馬蔚華表示,互聯網金融的興起給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都帶來了挑戰。從貨幣的需求方面講,互聯網金融效益的提高使交易非??欤瑴p少了交易對貨幣供給的需求。另外,資金變現能力的提升也減少了投機性方面的貨幣需求。

                  “而從貨幣的供給來看,互聯網金融提高了資金流動性和支付速度。這樣不僅可以增加貨幣乘數,減少現金漏洞,還可以降低M2的現金和國際存款的比重,這就內生地促進了貨幣增量?!彼J為,這都是互聯網金融監管需要考量的問題。

                  “盡管存在很多挑戰,但總是可以找到解決的辦法?!瘪R蔚華稱,當前對于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應該堅持兩個基本原則:一是給予其空間成長,二是不可“一刀切”。

                  中國投資公司副總經理謝平是互聯網金融報告的課題主持人。這份報告的副題是“通往理性繁榮”。謝平表示,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與互聯網創新的融合,也是對傳統金融的沿襲。在互聯網金融中,金融的核心功能不變,股權、債權、保險、信托等金融契約的內涵不變,金融風險、外部性等概念的內涵以及金融監管的基礎理論也不變。

                  “但互聯網金融監管的確面臨很大的難題?!敝x平稱,無論是從立法角度還是行業監管,目前都還缺乏系統性?;ヂ摼W金融范疇較廣,其譜系的各種形態之間不存在清晰界限,而且是動態變化的。

                  美國不是中國的明天

                  談及互聯網金融的創新與監管,一個頻頻被拋出的問題便是中美市場的對比。

                  昨日的2014博鰲亞洲論壇的“互聯網金融:通往理性繁榮”分論壇上,多位與會嘉賓對此給出了一致的答案: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美國不是中國的明天。

                  長江商學院副院長陳龍稱,從互聯網金融起步的環境來看,美國金融體系相對發達,而當前的中國不但有來自互聯網金融的沖擊,還有原有金融體系自身變革所帶來的沖擊。

                  陸金所董事長計葵生也表示,互聯網金融的故事是中國的故事,而不是美國的故事。

                  他認為,美國的零售金融市場已經非常成熟,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市場空間并不大。但在中國,隨著小微金融和消費金融需求的增長,互聯網金融的空間很大。

                  “此外,在美國很少有年輕人擁有儲蓄習慣和可投資金,但中國大量的年輕人有理財需求,并且伴隨著移動和IT技術的發展,這些都是互聯網金融爆發的重要條件”。計葵生說。

                  大家都說美國是互聯網金融誕生的搖籃,包括P2P、眾籌等互聯網金融模式都走在中國的前面。胡祖六卻稱,目前反觀,中國的互聯網金融勢頭更兇猛、更火爆。

                  胡祖六表示,基于市場競爭、金融管制、政策優惠、技術進步、全球化等五大方面仍有發展空間,中國金融業的演變還有很強的推動力量。其中,支付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洪偌馨 攝影記者/吳軍)

                責編:王芳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