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基金規模縮水兩成 股基贖回相對較少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部納入統計的基金共遭遇凈贖回5828.78億份(不含QDII),贖回比例為20%。業內人士表示,上半年市場以結構性行情為主,投資者對權益類基金相對謹慎,導致權益類基金出現一定贖回。在二季度債市監管風暴、“錢荒”的雙重影響下,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贖回面積較大,分別縮水近五成和三成多。針對貨幣基金的嚴重“失血”,業內人士認為,巨額贖回對基金運作產生巨大壓力,在嚴峻考驗之下,全行業更應該把提升流動性管理能力作為貨幣基金管理的首要目標。
股基贖回相對較少
在各類型基金中,貨幣型基金被贖回面積最大,上半年貨幣基金總份額減少2800.31億份,總份額直落至2899.92億份,“失血”比例高達49.13%。
債券型基金其次,遭遇贖回1381.3億份,贖回比例為33.34%,其中純債型和偏債型基金分別遭贖回比例達39.03%和8.78%。
股票型基金被贖回1017.41億份,贖回比例達8.21%,贖回比例最少,其中,積極投資股票型基金和指數型基金被贖回比例分別達19.64%和7.64%。混合型基金和保本型基金分別被贖回9.16%和15.47%。
對管理提出高要求
正當貨幣基金在利率市場化背景下高歌猛進的時候,銀行間市場爆發的“黑天鵝”事件,給貨幣基金帶來了一場關于“流動性管理”的考驗。二季度受突發性“錢荒”影響,貨幣基金遭到巨額贖回,其中大型貨幣基金尤其縮水嚴重。二季度基金規模數據顯示,前十大公司中,易方達、南方、博時、廣發等公司旗下的貨幣基金(不含短期理財)相較一季度末合計規模縮水比例都超過40%。
巨額贖回對基金運作產生巨大壓力,在嚴峻考驗之下,對基金的流動性管理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比如在此次調整中,多只貨幣基金因遭巨額贖回在凈值上呈現出負偏離,有家公司公告負偏離度超過0.5%,若因此調整估值方法將使基金凈值產生實際虧損。
易方達貨幣是一季度末規模最大的貨幣基金,由于機構持有人占比更高,而機構資金在季度末受到資金利率飆高的回購和拆借市場吸引大舉贖回,致使基金規模縮水較多。不過,在遭遇巨額贖回的情況下易方達貨幣仍然保持正偏離,流動性管理能力突出。
業內人士表示,正偏離意味著基金資產組合的市價高于其賬面價值,存在浮盈。當市場發生逆轉時,基金資產由于平時積累了很多浮盈才能保持正偏離,這是貨幣基金流動性管理能力強的表現。
而經過此次危機,基金行業也再次認識到,貨幣基金的競爭將最終落實在流動性管理能力的差別上。“貨幣基金不是追求收益率排名的產品,現金管理工具不能通過限制申贖量來保證組合的流動性。經過這次教訓,全行業更應該把提升流動性管理能力作為貨幣基金管理的首要目標。”北京一位大型貨幣基金管理人士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