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家券商搶跑萬億股權質押式回購 肖鋼要求低調做
已完成測試預計6月底正式推出
第一批9家試點券商:國泰君安、海通、中信、齊魯、光大、華泰、招商、廣發和國信。
5月23日,首輪股權質押式回購證券交易的聯網測試剛完成。第二天下午,滬、深交易所分別發布《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及登記結算業務辦法(試行)》。
據知情人士透露,5月27日,9家試點券商進行了業務測試,如果測試順利,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可能在6月底推出。
上述知情人士告訴理財周報記者,第一批9家試點券商分別為:國泰君安、海通證券、中信證券、齊魯證券、光大證券、華泰證券、招商證券、廣發證券和國信證券。
申銀萬國分析師孫婷預計未來該業務的空間可達萬億以上,年底融資余額有望達500億元。根據當前股票市值,按照50%的標的券折算率,10%的業務參與度,孫婷預計股權質押融資業務的上限為1萬億以上。以3%的凈利差計算,該業務將為券商貢獻凈收入超過300億。約定購回業務當前規模約250億元,預計股票質押回購業務推出以后,將帶動業務規模進一步增長,年底有望達到500億元。
要求9家試點券商低調
據前述知情人士透露,5月24日,9家試點券商高管、兩所一司(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在上交所召開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啟動座談會,為期一天。會議的內容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動員會,二是券商準備方案的交流會。
會議下午結束的時候,參加會議的九家券商都收到了同一條短信,這個短信就是說禁止參與試點的九家券商以任何形式對外宣稱這塊業務的試點資格,不得高調宣傳。
“不高調宣傳有兩個目的,第一個是不給監管機構帶來太大壓力,因為不是所有的券商都參與,只有9家券商能取得首批試點資格,非常珍貴;第二個就是肖主席執政之后鼓勵低調做事,把事情做好,不要像券商做通道業務做的很張揚,沒有什么意義,”華南一家券商負責人說,“ 從這個角度來說,越體現這次業務機會的稀缺性和業務價值很高。”
據了解,一年前,上交所率先提出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的探討,今年春節前后兩個交易所正式將《管理辦法》上交給證監會,5月17日,肖剛對《管理辦法》進行了內部批復。
搶占先機
某券商業內人士介紹,國泰君安、海通證券和中信證券率先參加了上交所的股票質押業務論證。
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是基于約定是購回業務發展起來的,而國泰君安、海通證券和中信證券此前在約定是購回業務方面做的不錯,在相關規則的制定上也提出不少建議,所以上交所從數家試點券商中選擇了這三家。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