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正式啟動在即 發(fā)掘投資三大機會

                2014-09-05 08:23    來源:上海證券報

                  “滬港通”正式啟動在即,而海外市場稀缺板塊、A股/H股的估值折價、以及高股息等質量較好的股票等,成為外資機構掘金滬港兩地投資機遇的重要篩選指標。在投資策略和標的選擇上,外資則極為看重滬港兩地的投資互補性。

                  三大指標篩選投資標的

                  受“滬港通”啟動的利好驅動下,外資的涌入已經刺激香港與滬、深兩市交易所股票成交量明顯放大,為低迷已久的中國股市帶來動能。

                  上證報記者了解發(fā)現,在分析哪些A股、H股板塊最可能受益于滬港通計劃時,高盛/高華證券、瑞銀、東亞銀行等外資金融機構多傾向于從以下三個角度來考慮:海外市場稀缺板塊、A股/H股的估值折價以及高股息等質量較好的股票。

                  “我們的分析顯示,從中長期看,食品飲料、醫(yī)療保健、旅游休閑、軍工、汽車、房地產、券商、資本品中的部分子板塊對海外投資者具有吸引力。”高盛/高華證券分析師劉陳杰表示。

                  對于三類板塊的投資價值,東亞銀行(中國)財富管理處總監(jiān)陳柏軒表示認同。“比如,國內‘類債券’的高息率資產,股息率較高的銀行、交通、能源等行業(yè)的大盤藍籌股。而稀缺性標的w 包括A股中的軍工、中藥、白酒等板塊,還有港股中的TMT、新能源、博彩業(yè)等。”陳柏軒說。

                  瑞銀證券H股策略分析師陸文杰則強調“香港市場的中盤股將是最大受益者”,特別是內地投資者擁有信息優(yōu)勢的股票和能夠提供非內地資產敞口的股票。“環(huán)保設備、清潔能源和醫(yī)療行業(yè)中的中盤股是QDII最青睞的股票。”

                  看重滬港兩市極強互補性

                  在投資策略、標的的選擇中,外資機構頗為強調滬港兩地市場的極強互補性。

                  “A股在原材料、工業(yè)與資本品、必需消費品、醫(yī)療保健等領域選擇更加豐富;香港市場行業(yè)分布則相對集中于金融、能源、電信,而醫(yī)療個股和權重偏少,但互聯網、博彩等有較強特色。”陳柏軒說。

                  “相對而言,A股市場是一個散戶交易占主導的市場,行業(yè)更加偏向于食品飲料、醫(yī)療保健、傳媒、旅游休閑與日常消費品。”劉陳杰說,A股小盤股估值溢價更高,相對于大盤股溢價300%左右,而且,A股換手率較H股要高很多、投機氣氛更重。

                  此外,瑞銀研究發(fā)現,自2013年以來,20只新推向市場的QDII產品中只有2只將投資重點放在大中華市場,而且過去4個季度以來QDII基金不斷降低香港/內地股票的比例。

                  陸文杰分析認為,內地投資者傾向于利用他們對內地企業(yè)的信息優(yōu)勢,獲得更多海外資產敞口。“這就是為什么許多QDII雖然以MSCI世界指數作為基準,卻主要投資與中國相關的股票,而且積極投資他們比較了解的中小盤股。(石貝貝)

                責編:王慧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