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重疾險的三大理由

                2014-05-09 10:44    來源:《大眾理財顧問》

                  在與一位客戶交流理財時,提到了保險,客戶很不以為然。這位客戶是一家企業的中層管理人員,收入比普通工薪階層要高,很多這樣的人士都會相當然地認為不太需要保險。這位客戶對保險特別是重大疾病險,有3點不認同。

                  一是他有社保,而且說到這一點時,他很自豪。

                  二是他說自己的生活水平比較高,身體也很健康,發生重大疾病的概率幾乎沒有,而且自己的運氣也不會那么差。

                  三是自己很有錢,即使發生了重大疾病,他也有錢治療。

                  在現實生活中,擁有這種想法的大有人在,他們都認為自己有社保,身體好,經濟情況也還可以,而且“幸運之神”也會青睞于自己,所以不需要保險。事實上,幾乎每一個人都有購買保險尤其是重疾險的必要和理由。

                  罹患概率極大

                  醫學實踐證明,人的一生罹患重大疾病的概率高達72%。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研究報告,全球癌癥患者數量目前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增加,平均每8個死亡病例中就有1人死于癌癥。其中,2012年中國的癌癥發病幾乎占了全球一半,高居第一位。據預計,全球新增癌癥病例將從2012年的約1400萬例增加至2035年的2400萬例,即20年時間將增加近5成。根據我國的衛生統計資料顯示,在我國歷年的死亡人口中,大部分都集中在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內分泌疾病等慢性病癥中。

                  筆者所在的單位每年春節前都要搞一次送溫暖和困難職工補助活動,在最終的補助名單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職工本人或者其家屬患了重大疾病,其中絕大部分是癌癥。在這些患者中,真正購買了重疾險的人非常之少。

                  伴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嚴重的環境污染、激烈的社會競爭、頻繁的社會應酬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影響下,惡性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罹患重大疾病的發病年齡越來越低。比如,大多數人的工作和生活節奏非常快,體力和精神透支很嚴重,加上經常應酬,作息也很不規律,甚至經常熬夜、吸煙、飲酒等,這些都嚴重地損害身體健康,處于身體亞健康的人非常多。在這種情況下,及早規劃重大疾病和醫療等保險,不僅是明智之舉,更是迫切需要。

                  治療費用奇高

                  在2013年舉辦的第十三屆中國企業家論壇年會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所說的一句話,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肝癌,很多可能是因為水;肺癌,是因為我們的空氣;胃癌,是我們的食物,30年以前,癌癥是一個稀有的名詞,今天癌癥變成了一種常態。我擔心我們這么辛苦,最后所有掙的錢都是醫藥費。”

                  這句話說明了一個事實,即許多人最終都將會為罹患癌癥而傾其所有。正如我們常說的:30歲以前拿命掙錢,30歲以后拿錢買命。

                  確實,在我們的周圍,因為一場大病而讓整個家庭陷入經濟困境甚至“家破人亡”境地的情況并不少見。就在筆者撰寫本文時,手機報上就刊載了這樣一篇消息,四川資陽一位女子的丈夫罹患癌癥,家里花光了積蓄,并欠下了外債,女子下崗后,找過別的工作,但因為丈夫病情惡化,她便在家成了丈夫的“全職護士”,目前已經照顧長達5年,而且還需要繼續治療,而孩子正在上學,不堪重負的她打算離婚,丈夫也對此表示了理解和支持。于是她便發出了征婚信息,尋找新的伴侶,但是應征者必須答應跟她一起照顧丈夫和兒子。

                  筆者不了解這位女子和其丈夫以前的職業和收入等信息,也無意對女子尋找新的伴侶的行為做任何評價,作為一名理財專業人士,首先想到的是,他們家庭購買過重大疾病險嗎?如果購買過,或許生活會相對好一些。果真如此,今天帶夫征婚的無奈一幕也許不至于發生。

                  這個案例再次說明,如果沒有堅實的經濟做基礎,許多家庭都將難以承受。一旦罹患重大疾病,就需要短則一年、長則數年的治療及看護。對絕大多數家庭來說,相對于其收入,所需要的醫療及看護費用都是一筆高昂的支出。一旦個人或家庭成員不幸患上這些疾病,隨之而來的經濟及精神壓力是相當大的。在我們的身邊,就經常聽說某某得了癌癥,卻因為家庭收入較低,只能保守治療,有的甚至因為實在無錢住院便只能在家等死。

                  從這個方面來說,投保重疾險,將可能發生的重大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即使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投保了重疾險后,一旦發生了這一風險,保險公司的賠付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補充。

                  同時,許多重大疾病如癌癥,在社會中一直被視為不治之癥,而事實上,目前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大約70%的重大疾病都是可以被治愈的,往往高昂的醫療費用卻成為了罹患癌癥家庭一筆難以承受的開支,對于許多家庭來說,如果事先已經購買了足額的重疾險,無疑是“雪中送炭”。

                  不要太指望社保

                  社保中包括醫療保險,但社會醫療保險的基本設計原理是低水平、廣覆蓋,而且基本醫療保險對于用藥、報銷額度、報銷比例等方面都有一些限制性的規定。

                  對此,有人這樣評價社保:“目前我國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的保障水平還比較低,制度還不夠健全。城鎮居民和新農合參保人患大病后,社保基金所能給予的保障極少,對于高額的醫療費用來說無異于杯水車薪,患大病發生高額醫療費用后個人負擔仍然較重。”同時,患了重大疾病后,除了初期的診療費用外,還會產生大筆的后續治療費、營養費、護理費等。僅有社保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再購買一些商業醫療險作為補充。

                  對此,可能有人會說,最近國家不是推出了“大病醫保”嗎?確實,由于我國保險醫療健康險報銷比率偏低,且報銷一般都有上限要求,同時重大疾病救助的范圍有限。為此,國家發改委、人保部、衛生部等六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大病保險保障水平以力爭避免城鄉居民發生家庭災難性醫療支出為目標,合理確定大病保險補償政策,實際支付比例不低于50%。保障對象是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的參保人,同時不再額外增加群眾個人交費負擔。

                  從一些地方實施大病保險情況來看,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大病醫保已試點地區在籌資方面尚需進一步得到保障,部分地區仍把大病保險的保障范圍限定在醫保目錄內,而不是政策提出的“實際發生的合理的高額醫療費用”。如在實際醫療案例中,有些費用并不屬于報銷范圍,也就是說,這些費用既享受不到基本保險的保障,也享受不到大病保險的保障,但這些費用卻是確實存在的,而且從患者的情況來看也非常有必要。

                  在目前的形勢下,商業性的重疾險,是對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的有效補充,購買重疾險是每個家庭的“必需品”。一旦被保險人查出患上保險合同規定的重大疾病,保險公司就會按規定金額進行預先賠付,使被保險人能夠及時得到救治,不需要自己墊付費用,避免動用家庭其他資金,從而不影響家庭正常經濟生活,這對于經濟條件不很富裕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準備30萬重大疾病基金

                  常見的方式有以下3種。

                  第一種,專款專用。重大疾病基金30萬不動。很多人不一定有;有也不一定愿意;愿意也準備了,中途也不一定不被挪用。它的缺陷很明顯,對絕大多數人不可行。

                  第二種,長期儲蓄。每年存一筆錢,幾十年存下一大筆重大疾病基金。20年存20萬元,每年就需1萬元。問題是,不是每個人都能堅持;即使存了一段時間,中間也有可能被挪用;即使不被挪用,但重大疾病什么時候發生,誰也不知道。如果第3年發生,那賬戶中就只有3萬多元,還需要從其他方式準備10多萬。

                  第三種,重大疾病保險。每年交一點,長期交費,一定時間之后,發生保險產品責任范圍內的事情,保險公司提供對應額度的保險金。以華泰人壽百萬康寧終身重大疾病保險為例,張先生,30周歲,基本保額20萬,20年交費,每年交費5540元。保單生效1年后首次得40種重疾范圍內的重疾病,華泰人壽將給付20萬元保險金。假設張先生第3年不幸得了相應范圍內的重病,將獲賠20萬元,而張先生交的保險只有5540×3=16620元。

                  以上3種方式,你會選擇哪一種呢?是的,第三種方式理應成為你的首選。(高業偉)

                責編:王芳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