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4月10日 16:56
來源:映象網-新聞廣播
把老百姓看成父母、親人,最根本是要有一顆為人民服務的心,就像焦裕祿一樣。37年來,一個榜樣時刻激勵著臨潁縣北徐村黨委書記徐德全:做一天干部,也要做焦裕祿式的好干部,河南臺記者周曉潔、漯河臺記者宏偉報道。
三月里,柔軟的春光映照著一米八六的身軀。在臨潁縣北徐村工業園區,村黨委書記、北徐集團董事長徐德全凝望著一片廠房:“我們村有四家500強,我們的群眾就上企業上班,每月工資最高拿到四五千?!?/p>
1977年以前,北徐只是一個貧窮落后的小村莊,傳統的農田耕作收入是村民賴以生存的主要經濟來源。1977年,徐德全擔任北徐莊村黨支部書記,他想:一窮二白的北徐怎么才能把窮根拔掉?
“不能代代再窮了?!?/p>
徐德全下定決心,要干、干好。他帶著一幫人跑山東,到南陽,辦起了壁毯廠、磚窯場、養牛廠等好幾個村辦企業。不過這些小打小鬧的企業因為技術含量低、產品檔次低,始終經營不好。1994年,他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依托當地實際,投資1250萬元建立面粉廠。決定一出就炸了鍋。
村民回憶:“缺資金、少技術、沒經驗,大家都說你老徐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上馬了,萬一賠了,全村人綁一起吃糠咽菜多少年才能還清啊?!?/p>
焦裕祿精神,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迎難而上。在徐德全的身上,有股子牛氣,敢于挑戰困難,他認準的路九頭牛也拉不回。路子選對了,村里的第一面粉廠投產后產品供不應求。北徐依托面粉廠,產業越做越大。如今,北徐已聲名鵲起,富甲一方。
凡是能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的事,都要大膽去干。不干,就永遠在窮窩里翻不了身。這是徐德全常掛在嘴邊的話:“什么困難酸甜苦辣都經過,但是我們中國不是講過一句話嗎,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不管路上有多大的石頭多大的阻礙,我們想辦法把它推開。不管怎么著,共同富裕起來就是好!”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