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保護成果,全民共享”作為6月13日我國第10個文化遺產日主題,內鄉縣衙以“文化遺產千秋傳承,保護弘揚萬代受益”作為主要宣傳內容,廣泛開展一系列活動。
內鄉縣衙“鞭春牛”非物質文化遺產
內鄉縣衙推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宛梆《品茶聽戲》
映象網訊(通訊員 苗葉茜)“保護成果,全民共享”作為6月13日我國第10個文化遺產日主題,內鄉縣衙以“文化遺產千秋傳承,保護弘揚萬代受益”作為主要宣傳內容,廣泛開展一系列活動。
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從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文化遺產日。內鄉縣衙作為我國保存完成的封建時代縣級官署衙門,建筑遺存本身就是珍貴的文化遺產,近年來本著“讓歷史活過來,讓文化動起來”的發展理念,緊貼封建傳統文化和官署職責先后開發出十余項節目演藝,《打春牛》、《宣講圣諭》、《正月十六看太太》先后被評為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珍貴遺存和厚重文化內涵挖掘,先后迎來35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參觀考察,內鄉縣衙也成為了南陽文化旅游的一張名片。
文化遺產日,內鄉縣衙為更好宣傳教育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事業,一是邀請內鄉中小學學生5000人分批走進博物館,與干部職工和游客聯合開展“文化遺產千秋傳承,保護弘揚萬代受益”簽名活動,培養中小學生樹立保護文化遺產意識、分享文化遺產保護成果,以實際行動自覺參與文化遺產保護。二是邀請參與簽名人員實地參觀內鄉縣衙“游天下第一衙,品天下第一腔”品茶聽戲活動,實地感受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宛梆的獨特魅力,了解家鄉的文化遺產保護成果。三是內鄉縣衙制作了28塊版面,推出《滄桑古衙,厚重遠播》大型攝影圖片展,展覽將走進內鄉高中、菊潭學校、內鄉四小進行巡展,讓廣大師生了解家鄉代表性文化遺產的滄桑歷史和保護成果。四是文化遺產日免費推出《鼓樂迎賓》、《宣講圣諭》、《三院禁約碑揭碑儀式》、《官民同樂》、《知縣審案》、《縣試》、《知縣招婿》演藝節目和“搖轆打水”、“推盤碾磨”、“格格織布”、“捏泥人”、“烙畫”等民俗互動項目。五是對60歲以上老人、殘疾人、軍人、1.4米以下兒童實施免票政策,學生持學生證享受半價優惠。
內鄉縣衙以多樣形式活動和優惠措施讓更多社會大眾了解文化遺產、共享文化遺產保護成果。
全球十大最受歡迎拍照景點給你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