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平頂山訊(記者 王紹偉 通訊員 楊國棟)6月16日,記者從寶豐縣委宣傳部獲悉,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豐富的礦產資源,成熟的陶瓷制作和燒制技術,特別是汝官窯燒制技藝與其承載的豐富的民俗文化,為汝瓷的發展提供了不竭的源泉,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通過組織專家考察論證,決定命名寶豐縣為“中國汝瓷文化之鄉”,并建立“中國汝瓷文化研究中心”,這必將有力推動寶豐縣汝瓷產業的跨越發展。
寶豐縣是汝窯所在地,面積722平方公里,人口52萬。在西周時為古應國。秦時置縣,為潁川郡父城縣。宋徽宗宣和二年,因境內制瓷、冶鐵、釀酒業發達,“物寶源豐,寶貨興發”奉敕賜名“寶豐縣”。寶豐地處中原腹地,文化底蘊豐厚,不僅物華天寶,而且人杰地靈,是中國汝窯陶瓷藝術之鄉、中國魔術之鄉、中國曲藝之鄉、中國觀音文化之鄉、中國酒文化之鄉、和文化部命名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全國文化建設先進縣。清涼寺汝窯遺址,先后被評為“七五”期間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和200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汝瓷燒制技藝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寶豐縣蘊藏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尤其是制瓷業有著密切關系的煤、紫砂陶土、耐火黏土、瑪瑙、石英、長石、方解石等就地可取,發展汝瓷產業條件得天獨厚。寶豐研究和發展汝窯文化產業肇始于上世紀70年代,1999年,該縣科研成果“汝瓷天青釉、月白釉的仿制研究與應用”通過了省(部)級專家鑒定:填補了國內汝瓷天青釉、月白釉仿制研究的空白,達到了國內同類研究的領先水平;2001年,汝瓷科研成果榮獲平頂山市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2002年,汝瓷科研成果榮獲河南省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2012年,汝瓷產品《百子盤》獲得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涌現出了馬聚魁、王君子、王振芳、王國旗等一大批工藝美術大師和汝瓷燒制技藝傳承人,現有40余家汝瓷研究機構和企業,年產銷汝瓷20余萬件。產品遠銷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及北京、上海、天津、香港、臺灣等地。其中馬聚魁、王振芳的現代汝瓷作品被中學美術教材收錄。全縣有百余件作品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國家專利產品,千余件作品被國內外知名機構和個人收藏。同時,曾遠銷23個國家和地區的寶豐紫砂陶產業正在恢復,獲得國家專利的“大博”瓷畫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寶豐縣的陶瓷產業發展正呈現出勃勃生機。
近年來,寶豐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汝窯陶瓷文化產業發展,先后規劃建設了清涼寺汝窯考古遺址公園、汝窯博物館、汝窯遺址保護展示館、汝窯文化創意產業園、清涼寺汝瓷小鎮和陶瓷文化商業街等一大批文化項目。并計劃在年底清涼寺汝窯遺址保護展示館、寶豐汝窯博物館開館之際,舉行“汝窯文化周”系列活動,其中包括青瓷作品展、中國·寶豐汝窯文化全國書法大賽、青瓷學術研討會等。力爭通過5至10年的努力把寶豐建設成為集汝窯遺址展示、汝瓷研發、文化交流、產品貿易、旅游體驗等為一體的中國汝窯文化之都。
映象網·在河南·看世界·用微信掃一掃關注“映象網平頂山頻道”公眾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