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南陽訊(周永生 楊文甫 封德) 仲景宛西制藥公司注射用硝普鈉等9個科研項目通過驗收,龍成集團煤清潔高效利用項目進入國家能源及煤炭深加工“十三五”規劃,西保集團研發的4款冶金功能新材料投放俄羅斯市場……春日的龍鄉西峽,在科技創新的引領驅動下,工業經濟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在經濟結構調整、優化、升級的激烈競爭中,以宛藥、龍成、西保為代表的西峽工業企業始終把科技創新作為助推工業經濟跨越發展的強大引擎,實現了轉型升級、逆勢上行,走出了一條環境友好、綠色低碳的科學發展之路。
仲景宛西制藥公司堅持“藥材好、藥才好”的生產經營理念,堅持“科技強企”戰略,搭建研發平臺,形成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承擔6個國家重大新藥研發專項,先后推出天智顆粒、鎮心痛口服液等15個國家級新藥產品,獲得發明專利13個,參與六味地黃丸等40多個產品的國家技術標準修訂工作,建成全國最大的濃縮丸生產線,躋身全國中藥制藥企業50強。
龍成集團煤清潔高效利用項目歷經三年潛心研發,攻克了困擾全球的煤炭燃燒利用率低、燃燒過程排污量高的“世界難題”,具有極高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保效益,已申請國際專利12項,獲得國內發明專利授權22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52項。該企業以建成年處理80萬噸低變質煤基地為范本,在河北省唐山、陜西省榆林投資百億元建設煤油氣聯產項目。
西保集團通過對冶金功能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持續深度研發,已發展成為國內最大的生產冶金功能保護材料的高新技術企業,產品暢銷國內200多家鋼鐵企業及20多個國家和地區。該企業利用國際最先進的Weldclad雙絲擺動埋弧自動堆焊技術和自動堆焊設備,生產的煉鋼連鑄輥、復合輥綜合性能優良,使用壽命提高7倍以上,電耗下降三分之一。
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在龍頭企業的帶動引領下,西峽縣的高科技新興產業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全縣已建立省級以上企業研發平臺27家,其中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家;已培育中國馳名商標6個,河南省著名商標13個,河南省名牌產品9個。
重獎科技創新,在西峽已成為全縣上下的共識。該縣設立科技創新專項基金,引導企業自主研發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僅2016年,該縣用于科技創新獎、高新技術產品獎、名優產品獎、商標獎的獎金超過1800萬元。5年來,該縣科技三項經費投入累計達到2.5億元,落實高新技術企業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設立金融機構融資獎,緩解企業創新的資金壓力。西泵公司“汽車電子水泵研制”項目,改變了國內汽車電子水泵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西排公司主持研發排氣歧管用鑄鐵件、奧氏體鑄鐵件等4項鑄造技術成為“國家標準”,并參與起草了32項國家及行業標準;南陽漢冶公司“海洋平臺用高強鋼生產技術工藝研究”項目,打破國外市場壟斷,填補國內技術空白;眾德公司“耐熱鋼渦輪增壓器分總成研究與開發”項目產品通過德國奧迪公司檢測,成為國內唯一供貨商。
院縣合作,催生“西峽制造”。該縣鼓勵支持企業主動面向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尋求智力支持,推動重點產業與特色院校對接、重點企業與特色學科對接、重點產品與特色項目課題組對接,宛藥、龍成、西保等重點企業先后與國內20余所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關系,建立35個高新技術研發機構,開發近百種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技術產品。通宇集團與武漢理工大學合資創辦新源動力公司,成功研制電驅動變速器的電動汽車動力系統,擁有技術專利12項;瑞發水電公司與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等科研單位聯合研發的兆瓦級變速恒頻直聯風力發電機填補國內技術空白。
如今,西峽已成為全國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冶金材料基地、全國知名的中藥制藥生產基地、汽車配件生產基地。全縣共建成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3家,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12家,省級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示范企業6家,省級“瞪羚企業”2家,省級“科技小巨人(培育)”企業4家。西峽產業集聚區晉升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該縣先后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省商標戰略實施示范縣、全省第四批知識產權優勢區域。科技創新已經成為西峽經濟全面提速的“助推器”。2016年,以宛藥、龍成、西保為龍頭的126家規模以上企業,在科技創新的引領下實現總產值530億元、增加值117億元,分別增長10.5%、10%,呈現出穩中求進、強勢增長的勢頭,帶領“西峽工業航母”破冰前行。
映象網·在河南·看世界·用微信掃一掃關注“映象網南陽頻道”公眾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