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扶貧攻堅先鋒冷楓:唱響駐村幫扶三部曲

                2016-10-19 09:22 來源:映象網

                  映象網南陽訊(記者 周永生 通訊員  高帆)淅川縣毛堂鄉老溝村,距離淅川縣城僅10公里。在以前,老、少、山、窮這些貧困的代名詞,老溝村一樣不落。如今,這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互相幫扶的村民富裕起來了,潔凈亮麗的校舍建起來了,香菇種植業興起來了……

                  而這些變化的背后,不能不提起一個人——南陽師院駐該村的第一書記冷楓。他用自己的熱心、熱情、傾情付出換來了村民的信任。誰家有個鬧心事兒,都說:“走,找冷書記,他肯定有辦法。”就是這個熱心的冷書記,一年之間給村子整修了校舍、修建了道路、接通了網線……村民們隨著冷楓的傾情付出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

                  強基礎 立規矩 建設一個好班子

                  一年前,冷楓懷著對山區群眾的一腔深情,肩負著全校師生的重托和希望,走進了扶貧聯系點老溝村擔任村支部第一書記。從那時起,他就與這個小山村結下了不解之緣,與全村群眾的心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

                  初到老溝村的冷楓,深知抓好黨建促脫貧,是保證黨員干部精神層面不掉隊的保障。作為第一書記,應首先從抓班子、抓學習、完善制度、強堡壘入手,讓群眾對村“兩委”班子有理解、信任和支持上的轉變,以進一步增強村班子的整體戰斗力。為此,他組織黨員開展學習培訓,提升黨員干部的素質;進一步完善和健全管理制度,規范開好“三會一課”,建立健全村務公開,確立民主決策,加強班子團結,增強組織的戰斗力。

                  同時,冷楓在駐村過程中發現,村里現留的黨員年齡都較大,缺少新鮮“血液”。對此,他定期組織召開村委班子民主生活會,著力發展學歷高、致富能力強并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的青年入黨,重點培養年輕干部,進一步加強支部建設規范化、學習組織制度化、活動開展經常化建設,提高支部戰斗力和凝聚力。

                  村子里不少黨員都表示,冷書記來了,黨員們的心思、干勁兒都攏到一塊,擰成一股繩,一起為村子建設、發展出謀劃策。大家參與感增加了,責任心就更強了。

                  在冷楓的努力下,在村委干部、黨員群眾的協助下,老溝村的村容村貌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3.5公里長、6米寬的村子主干道直通省道,突破了老溝村與外界的交通瓶頸。接下來,將建設村級文化廣場,為廣大村民群眾提供優美的文化娛樂場所。

                  抓教育 促脫貧 培育未來好苗子

                  這一年來,冷楓走村串戶、訪貧問苦,交流座談、傾聽心聲,一次次走訪中,一回回談心中,他摸透了村情民情,了解了群眾所需所盼,一場科教助力脫貧攻堅的路線圖隨之清晰起來。

                  治貧先治愚,治愚辦教育,冷楓充分發揮在師范高校工作的優勢,切實幫扶村小學建設發展,提升教育教學水平,讓村里孩子有學上、上好學、學上好。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對此,冷楓不辭辛苦,經過多方聯系爭取資金,對校園室內外墻進行了粉刷,制作了德育宣傳展板,既美化了環境又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協調南陽師院相關部門和志愿者為該村小學捐贈了一批書籍、電子琴、手風琴、筆記本電腦、打印機、英語學習機等設備以及體育設施。

                  硬件提升了,軟件也得跟進。對于貧困村來說,教師資源不足是普遍現象。對此,冷楓積極聯系南陽師院相關師范專業院系,把村小學作為師院大學生實習基地,組織學生開展實習教學活動,為兒童開展音樂、美術、心理輔導等特色培訓,使孩子們開闊了眼界、培養了興趣,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組織學校志愿者成立愛心支教團,每學期有兩名志愿者在村小學長期開展支教活動。

                  在解決教師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對現有教師進行教學技能的培訓和提高也是非常必要的。冷楓積極開展專業素質提升培訓活動,先后邀請學校德育、心理、音樂、外語等相關專業專家對村小學教師進行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的培訓,提升教師們的教育教學水平。

                  一位在校任教二十多年的老教師感慨道:“以往教學都是憑著經驗教,都是老辦法、老路子,每次去縣城參加技能比賽,總感覺跟人家縣城老師有一定的差距。現在冷書記帶來了大專家,我們不敢落后,趕緊自我提升,不能掉隊啊!”

                  為讓留守兒童獲得更多關心關愛,冷楓積極協調南陽師院相關部門開展關愛留守送溫暖活動。學生處、團委的領導老師們為孩子們送來了兒童讀物、書包、文具等學習用品;校長辦公室的領導老師們為孩子們送來校服、飯盒、水杯等生活用品;教育科學學院的大學生志愿者們在六一兒童節之際,為孩子們送來了形式多樣、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這些,讓孩子們充分感受到了南陽師院的關心關愛,激發了他們好好學習、回報社會的動力。

                  找產業 促發展 脫貧致富有靠山

                  培育產業、壯大產業是精準扶貧的源頭活水,可以致富一家人,可以帶活一個村莊。

                  說一千道一萬,不如踏實干一干。讓村民腰包鼓起來,才是精準扶貧的關鍵。為了給老溝村選擇合適的發展項目,冷楓數十次奔走在與企業、合作社洽談的路上,經過與鄉村干部和群眾的商議,最終決定充分發揮毛堂鄉香菇等食用菌產業種植優勢,在村里引導幫助貧困戶發展香菇產業。

                  目前,通過向縣扶貧辦積極爭取到戶增收項目資金購買的香菇袋已經到位,同時又向自己所在學校——南陽師范學院爭取扶貧資金為村里建設的香菇基地正在籌建中,香菇基地將瞄準有種植意愿的貧困戶免費提供香菇袋,在村香菇棚基地集中進行種植,對無種植意愿或者無力種植的貧困戶,可與愿意種植的貧困戶簽訂合同,將其香菇袋放置在香菇棚基地,由種植的貧困戶負責管理香菇袋,對香菇進行采摘、出售,并對所得收入進行利益分配。

                  不僅如此,冷楓還充分利用南陽師院智力優勢,邀請南陽師院相關方面專家教授舉辦科技培訓班,為村民講授種植與養殖技術,給村民們提供技術上的幫助和支持。特別是夏秋兩季,組織專家對村里的種植、養殖、施肥、防疫等一系列管理問題進行現場指導。

                  “養殖過程中,一旦出現疫病,可能本年收入就全部搭在里面了,指不定老本都賠進去。”養雞專業戶張建華說,“今年我的養雞場都出現疫情,那時我很著急,手足無措。冷書記知道后趕緊聯系專家,后來經過他的協調,南陽師院農業工程學院派出教師來進行疫情防控、養殖管理技術現場指導和跟蹤指導,不但消除了疫情,還給我們購買了注射器等設備。”

                  心系民生、熱誠付出,給山村孩子點燃希望,助村民走上致富路,為村莊帶來新希望。

                  這就是冷楓,一位熱心幫扶的冷書記,在駐村扶貧的路上,贏得了村民們和孩子們的叫好和點贊。

                映象網·在河南·看世界·用微信掃一掃關注“映象網南陽頻道”公眾號
                映象網·在河南·看世界·用微信掃一掃關注“映象網南陽頻道”公眾號

                責編:陳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