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頻道 > 時評 > 正文

                “公車減少1442輛”只是個開始

                2013-06-20 10:44 來源:新華網

                  面對群眾期盼,各地各級要拿出更多改革之舉,徹底管好“三公”消費的“錢袋子”

                  最近公布的一條消息引人關注:2011年,中央國家機關一般公務用車數量減少1442輛,減幅達37%。這對于各地各級機關治理公車、壓縮“三公”消費無疑起到表率示范效用。但重要的是,1442輛公車的減少只是個開始,治理“三公”經費依然任重道遠,尚待更多有力舉措,取得更多實效。

                  “三公”消費事關政府形象和財政效率,與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近年來,有關方面三令五申要求嚴控“三公”消費,加強公車管理,一些地方也采取了部分探索性舉措。但“公車私用”問題未能徹底解決,更有甚者,個別地方和單位借改革之名擴大了干部公車特權,乃至出現“發公車”的怪象。由此看來,治理“三公”經費是一項任重道遠的持久戰。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當前,進一步加大“三公”經費公開力度,接受公眾監督,已成為社會共識。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明確要求財政預算、決算報告應重點公布,“三公”經費必須公開。關鍵在于,相關情況不但要讓公眾能看到,更要讓人看得懂、能監督。

                  防止權力腐敗,遏制公權自肥,必須對違規使用公車、胡亂公款消費者嚴格問責、嚴肅處理。個別地方在“三公”消費違規行為曝光后“言之鑿鑿”,對相關責任人處理“高高舉起、輕輕放下”。如此,“三公”消費行為何以規范?

                  治理“三公”經費,是發揚艱苦奮斗優良傳統、推進黨風廉政建設,降低行政成本的必然要求,也是順民心、遂民意的關鍵之舉。面對群眾期盼,各地各級要拿出更多改革之舉,徹底管好“三公”消費的“錢袋子”。(陳健)

                  

                責編:劉睿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