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王旭 女 31歲河南省人民醫院新生兒重癥監護室護士
王旭,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護士,被譽為小小嬰兒的“天使媽媽”。作為病區護理組長,她思維敏捷、動作迅速、理論扎實,技術過硬,細不可見的靜脈血管也能嫻熟穿刺,是同事眼中無所不能的“大姐大”。她成功救治護理500余例體重低于1500克的極低體重兒,千余例早產兒。憑借過硬的早產兒搶救技術,她為一名胎齡25周、體重僅有580克且重度紫紺,心跳呼吸均無的“袖珍男嬰”迅速實施心臟按壓,建立“生命通道”,短短5分鐘就為患兒撐起了生命“保護傘”,刷新了全省搶救重癥早產兒的最小胎齡記錄。她率先在醫院開展UVC聯合PICC置管,并且創新使用“三明治”導管固定法,既保證了輸液安全,又保護了患兒嬌嫩的皮膚。正是這股“鉆研勁兒”,使新生兒發展性照護、“鳥巢”式護理、高頻呼吸機應用等一系列新業務新技術在NICU成功開展,大大提升了急危重癥早產兒的救治水平。她是托起生命朝陽的“最美護士”。
長30厘米,體重0.9千克,在媽媽肚子待了24周就迫不及待地來到這個世界,10月14日上午,隔著玻璃,記者在信陽市中心醫院新生兒重癥監護室見到了這個出生6天的小寶貝。
母乳喂養的好處不言而喻,但在目前國內母乳喂養率普遍不高的情況下,母乳喂養仍是個重要的命題。
此次研討會圍繞新生兒和嬰兒營養中蛋白質的最新進展,就“水解蛋白配方與嬰兒喂養”、“正常新生兒喂養中的蛋白質”和“早產兒喂養中的蛋白質”三大主題進行了研討。針對無法實現母乳喂養,根據早產兒生長發育的需求,在早產兒體重達到1800克前后,選擇合適的適度水解早產兒配方,保證早產兒的健康發育,同時可以降低負面健康風險。
點擊查看組圖 11月17日,西南醫院兒科監護室,23周的早產兒“筷子寶寶”在保溫箱里接受治療。
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27日報道,來自美國北卡羅萊納州蒂尼恩·布萊恩(Deneen Bryan)在去年創建了“記錄希望”攝影組織,專門為早產兒們拍攝成長記錄照片。據報道,該攝影組織是由蒂尼恩和一些專業的攝影人員共同創建的,他們專門為那些沉浸在緊張和悲傷之中的早產兒家庭們志愿拍照。
英國一個名為“盲童英國”的慈善組織調查發現,近年來英國失明或部分失明的兒童顯著增多,而這與早產兒存活率提升有關。該組織綜合分析了英國國家醫療服務系統、國家統計局等機構的資料,并對130名有視力問題的兒童及其家長進行了調查。
商丘市城鄉一體化示范區賈寨鎮馬樓村的馬晨喏是名早產兒,出生后不久就被查出重癥肺炎,甚至有段時間出現呼吸暫停,被迫用上了呼吸機。“畢竟是一條幼小的生命,就算再沒錢也得想法去給他治。”馬晨喏的父親馬喜朋說。
【環球網綜合報道】據美國《紐約每日新聞》報道,2013年10月,印度孟買市34歲的女子阿魯娜 喬漢早產誕下一名男嬰,由于她跟丈夫沒有經濟能力支付恒溫箱的費用,于是不得不將嬰兒放在一個冰盒中。
550克,一斤一兩,差不多是一小瓶礦泉水的重量,而一百多天以前,新生兒“點點”在廣東中山市人民醫院出生時,體重也僅僅只有這么重。除了肺部慢性損傷需要長期治療,早產兒常見的視網膜病變也甚為棘手,使用的治療藥物十分昂貴,一小瓶就需要近萬元。
英國一名孕婦在懷孕期間被診斷出患有先兆子癇,并在確診的第二天就生下了一個只有24周的男嬰,這個嬰兒當時只有15盎司(約合425克)。剖腹產之后,醫生說,芬利只有10%的存活幾率。
之所以早產兒在不斷增加,據分析,一方面與新生兒出生人數的增加有關,另外隨著生殖技術的發展,以前不能生育的人如今能懷孕了,這類人群懷胎的健康程度要比自然孕育的小孩差一些,這類孕婦本身可能就有內分泌方面的問題,也會導致胎兒早產。
兒子是個早產兒,他提前五十多天來到人間,體重與身長剛好湊個整數——2千克,40厘米。最后要強調的是,對早產兒新生期后體格發育、神經精神發育以及有無后遺癥的定期隨訪也非常重要。
加拿大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音樂可以幫助早產兒學會更好地吮吸,還可以緩解他們接受手術時的疼痛感。他們還發現,早產兒在接受一些手術的過程中,音樂有助于減少他們的疼痛感。
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16日報道,在愛爾蘭生活的8歲男孩哈里·弗林22次將患有早產兒呼吸停止癥的妹妹伊莎貝爾從生死邊緣搶救過來?!睹咳锗]報》刊文,哈里采用人工呼吸救活妹妹的場合和時間,是完全無法預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