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頻道 > 資料 > 正文

                新鄉衛輝市:土地開發讓唐莊鎮“改天換地”

                2013-09-04 20:34 來源:人民網

                衛輝市唐莊鎮十里溝還未開發的荒溝 (管永超 攝)

                衛輝市唐莊鎮十里溝還未開發的荒溝 (管永超 攝) 

                衛輝市唐莊鎮土地整治后的良田 (管永超 攝)

                衛輝市唐莊鎮土地整治后的良田 (管永超 攝)

                  人民網新鄉2011年5月18日專電 “整治一方土地,造福萬家人”、“筑壩造田,功在當代,利在千秋”,5月16日,全國“農村土地整治萬里行”聯合采訪團的記者,走進新鄉衛輝市唐莊鎮,感受了唐莊鎮的巨大變化。

                  近兩年,衛輝市大力實施項目引資帶動戰略之后,為解決建設用地的供需平衡,保持耕地總量不減少,衛輝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對土地的開發整理力度。尤其在“全國優秀鄉鎮黨委書記的榜樣”吳金印的帶領下,衛輝唐莊鎮走出了一條填溝造地、圍山造田的土地開發整治之路。

                  昔日的荒溝野嶺 如今的平整麥田

                  2009年5月,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引水工程途徑唐莊鎮,需占耕地1400畝。為解決供需矛盾,吳金印書記提出“耕地是農民的聚寶盆,我們要向荒山、荒溝要地”。為此,吳書記決定用南水北調中線引水工程挖出的廢土,閘溝造地,把亂石滾滾、雜草叢生的十里溝整治成旱澇保收田。不僅解決了廢土堆積占地問題,又開發了荒地。

                  據了解,經過新鄉市國土資源局工作人員的實地勘察論證,2009年11月唐莊鎮申報了十里溝土地開發項目,項目總規模1810.8畝,總投資2859.07萬元,凈增耕地1706.85畝。項目實施后,每年可以增收93.88萬公斤的糧食,凈收益157.72萬元。

                  昔日的殘破舊宅 如今的明亮新居

                  2005年,衛輝市區劃調整,將十里溝上游太公鎮管轄的四個國家級貧困村,劃給了唐莊鎮。原先,這四個國家貧困村都座落在半山腰上。不僅家家戶戶的住宅用土坯堆砌,而且村里道路崎嶇不平。為了摘掉貧困的帽子,吳金印書記“唱”出了“扶貧三曲”。

                  “唐莊鎮每戶補貼2.5萬元,讓村民“搬得出”;利用十里溝土地開發項目整理出來的1700多畝耕地,讓村民“穩得住”;成立農業種植、畜禽養殖、交通運輸三大合作社,讓村民“能致富”,吳金印書記向記者詳細講述他的“扶貧三曲”。

                  如今,這四個貧困村的1700口人,都已經相繼搬進了山下的四合新村。在四合新村里,有300座整齊劃一的二層小樓,白紅相間,格外“搶眼”。

                  昔日的荒山野嶺 如今的生態公園

                  “圍山造田,敢叫西山換新顏。”這話是吳金印書記在規劃唐莊鎮西山時,留下的名言。衛輝市唐莊鎮的西山自古就是十種九不收,是個“住不起瓦房住河溝,坐不起板凳坐石頭”的窮地方。從2001,吳金印書記就開始構思把西部山區規劃為以生態建設為首,集林果、生態、文化、旅游、經濟、農業六位一體的農業生態旅游觀光園。經過近十年的治理,如今,西山森林公園的半山梯田上,已有數百萬個魚鱗坑,可以耕地的區域,都已被開發整理成1.3萬畝的農業生態旅游觀光園。

                  據了解,根據唐莊鎮的總體思路和西山的實際情況,衛輝市申報了土地開發項目,共涉及8個行政村。共投資370.24萬元,可以新增耕地44.01公頃,通過項目的實施每年可以增加農村的經濟收入89.12萬元。(記者郭芳)

                責編:安文靖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