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更有大都市“范兒”
愿景
天宇出租車公司的哥王志彬沒事就喜歡開著自己的車在鄭東新區“逛游”,用他的話說“東區的路敞亮,東區的房子蓋得洋氣,跑車的心情都好”。如今,鄭州每年的大型展會延攬來全國的如云客商,作為全國交通黃金焦點,旅客南來北往,鄭州人越來越多的往“后花園”開封跑……這都讓老王的腰包日漸鼓起來。
談到未來的五年,老王樂觀地說,未來的鄭州會更有大都市的“范兒”,自己還要提起勁,爭取“奔”出來更好的生活。
規劃
一個重量級的“大鄭州都市圈”正呼之欲出。
干線鐵路、干線公路和城際軌道交通、城際快速客運通道、城際快速貨運通道立體交通體系的建立,鄭州市與開封、許昌、新鄉、焦作、洛陽市的發展對接日益緊密,一個以鄭州為中心的半小時交通圈和1小時交通圈正在形成,到2015年中原城市群緊密層城市將實現半小時通達鄭州。屆時,“食在開封,住在鄭州,游在洛陽”的生活新模式將成為普通人的常態。“大鄭州都市圈”不再只是一個藍圖設想中的概念。
如今,一個規模宏大的鄭汴新區總體規劃正在從藍圖變成現實。隨著教育、金融、電信等公共服務對接的深入推進,鄭州、開封兩城將會形成資源共享、功能互補的一體化發展新格局。不久的未來,2015年鄭汴一體化區域城鎮人口將超過600萬人,2020年將達到800萬~1000萬人,一個宏大的城市版圖正在浮出水面。
我們的城市將更宜居
愿景
李美麗住在北環國基路附近的城中村,每天早上隨著潮汐一樣的人流從居住的都市村莊魚貫而出,擠上塞得滿滿的公交車上班,晚上又獨自回到自己的小窩。雖然,這個小窩不大,但畢竟它給了她成為城市人的落腳地。
“我很希望政府出臺更多的惠民政策,多蓋一些經濟適用房、廉租住房,讓我這樣來城市打拼、需要幫助的年輕人在鄭州這個大都市里也有個自己的空間,希望鄭州的高樓上有一盞燈為我而亮著。”李美麗滿懷憧憬地說。
規劃
針對城市快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交通惡化、配套滯后的“城市病”,提高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顯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高水平、高標準編制城市綜合交通規劃,優化城市路網結構,是解決城市交通“梗阻”的良方,鄭州、洛陽等特大城市將會按照大都市區標準編制路網規劃。加快鄭州地鐵、洛陽輕軌建設步伐,2013年實現鄭州地鐵1號線通車。
2014年全部建成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受水區43個城市供水配套工程,將有更多的中原人民喝上來自丹江水庫的甘甜之水。全面實施的“氣化河南”工程,將讓更多的市民享受生活的方便。
作為民生工程重點,住房保障能力建設將被加強,政府將優化商品房供給結構,鼓勵開發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等各類保障性住房建設將進一步加快,建立滿足不同收入家庭、多層次城鎮住房保障體系。
中小城市亮出特色牌
愿景
王詠梅是周口市扶溝縣北關城鄉結合部的村民,前些年,輾轉在廣州、上海、鄭州都打過工。近幾年隨著扶溝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前外出打工的農民都開始返鄉回到離家近的企業上班。
“現在多好啊,縣產業集聚區里的棉紡織造、機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企業能給我們提供很多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騎車上班也就是5分鐘,沒有那么多的奔波,生活更安穩了”,王詠梅對自己現在的生活很滿意。
規劃
由于農民在縣城落戶的成本比到大城市要低很多,而且人文環境相近,進城農民有較強的歸屬感,縣城正在成為我省吸納農村人口轉移的主渠道。
因此,中小城市和縣城將會成為推進城鎮化的重點。為了提升規劃建設標準,促進農村人口就近轉移,充分發揮縣域經濟的比較優勢,每個縣都要努力做到“三個一”:每個縣(市)建設一個產業集聚區,培育一個超百億元的特色主導產業,努力形成一個人口規模超20萬的城市。到2015年,目前城區人口在30萬以上的省轄市、縣(市)人口要達到40萬以上,人口在20萬以上的縣(市)人口要達到30萬以上,人口在15萬以上的縣(市)人口要達到20萬以上,其他縣城要高標準規劃建設成為宜居小城市。到2020年,爭取所有縣城人口都達到20萬人以上。
我省將形成一大批有自身特色的中小型城市。
大城市里俺也有了家
愿景
“再窮不能窮教育”,說這話時,王新眼里噙著淚水。王新和老公都是駐馬店人,孩子一歲多時,王新他們兩口來鄭州打工。
今年小學開學的時候,由于種種條件的限制,別的孩子都上學快一個月了,王新的孩子上學的事還沒著落,王新不得不把孩子送回了老家。
王新說:“很希望能把孩子接到自己的身邊,畢竟在城市上學孩子能有不錯的學習環境,能享受更好的待遇,今年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的孩子能背著書包跟城里的孩子一樣上學。”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