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一
系列二
系列三
系列四
系列五
系列六
系列七
系列八
系列九
系列十
系列十一
系列十二
系列十三
系列十四
系列十五
系列十六
系列十七
系列十八
"資源型城市"與"重污染之地"幾乎是孿生兄弟。以采煤而興的永城市,曾經因大氣污染嚴重,而讓人望而生畏。
永城干部介紹,煤塵、黑煙、道揚塵,過去把永城攪得天昏地暗,居民一年四季不敢開窗戶,不敢在戶外晾衣服;礦井每天排放5萬多方污水,附近農作物大幅度減產。
"十二五"期間,永城的"藍天、碧水、鄉村清潔"三大工程全面鋪開。礦區周圍建成50到100米寬的綠化帶,只見森林,不見廠房;改造采煤塌陷區,形成水面、綠地、城區各8平方公里的新組團。2013年起, 煤炭、鋼鐵、電解鋁不再新增產能,所有發電和煤化企業配建脫硫脫硝設施,燃煤鍋爐改用天然氣......
阻力重重下,永城挺了過來。他們說,我們就是認準了"環境優先,生態立市"這條道。永城去年大氣優良天數達251天,今年上半年115天,均居全省前列,"十二五"期間GDP還年均增長10%。
煤城焦作是我國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成功的范例,被譽為"焦作模式"。產業轉型了,大氣污染卻沒有轉變,2005年竟跌入"全國十大污染城市"行列。市領導公開向全市道歉,誓言摘掉"黑帽子"。這時,一位市局領導卻憂心忡忡地對傳媒說,強行要求工廠不惜血本上馬治污設備,打擊是致命的。這些企業都是"脊梁企業";它們垮掉,會對整個經濟產生不良影響。在保"脊梁"還是保環境的多年猶豫中,進進退退,今年7月的大氣質量又排在了河南省轄市倒數第一名。
全省"攻堅戰動員會"之后,焦作對部分行業采取"休克療法",希望用政策的"急剎車",引來觀念的"急轉彎"。有人又憂心忡忡起來:有污染企業要遷走了,外地還很歡迎;"企業現在恨死環保局了,縣市區都想和我們打架。"
評論員不認為永城治污已盡善盡美,那里還有很多亟待改進之處,只要上網就能看到。但是,他們將"環境優先"的理念付諸實踐,只進不退,數年如一日,令人心生敬意。
評論員也不認為焦作一些干部的"擔憂"是杞人憂天。
環境優先是觀念,也是信仰。有了信仰,就能在困難面前挺住。挺住,才有望迎來環境優良、經濟繁榮的艷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