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記者 劉衛龍)本來用于方便指揮警務工作的“飛信”平臺,通過不斷添加接收用戶,如今變成了征集破案線索、宣傳防范知識、通報治安狀況、增進警民溝通的“平安集裝箱”。在公安工作信息化轉型發展中,地處豫晉秦三省交界偏遠山區的靈寶市公安局故縣派出所思路一變天地寬,把一個小小的“飛信”平臺,變成了服務轄區平安的“大舞臺”。
服務警務調度 高效集結警力
以往遇到緊急情況需要集結調度警力時,故縣派出所9名正式民警、40多名輔助警力,通過打電話逐人全部通知完畢,最快需要20多分鐘時間。
在抓捕罪犯的行動中,短短的20分鐘,犯罪嫌疑人可能已經跑出包圍圈。要想贏得戰機,必須先人一步——這是故縣派出所所長蔣建華在“清網行動”中親歷艱難險阻后最深的體會。
2011年10月,故縣派出所率先在全局基層派出所建立了警務“飛信”平臺。如今,只需輕輕一點鼠標,幾秒鐘時間內,“什么時間在哪里集合”的短信就會同時出現在全體民警及協勤人員的手機上,極大地效提高了基層民警的快速反應能力。
服務治安防范 密切警民關系
“又到一年麥穗黃,三夏搶收,勿忘防火,顆粒歸倉,禁燒麥秸。”今年“三夏”麥收期間,故縣村民老王收到故縣派出所發出的“友情提示”手機短信,讀完內容會心一笑。像他一樣,全鎮已有兩千多人享受到這一服務,不同職業、層次的群眾同成“短信一族”。
今年4月份,故縣村馮某晚上10點多按照手機短信“業務指南”上的電話號碼,撥通了故縣派出所的值班電話,說孩子報名參加高考時填寫身份證信息錯誤,急需戶籍證明。民警連夜加班,第二天早上6點,就把證明材料送到了馮某手中。
在服務警務工作的基礎上,故縣派出所進一步延伸警務“飛信”平臺的觸角。他們面對轄區執法監督員、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企業和單位負責人、治安信息員、治安積極分子組建了相應的“飛信群”,及時發布治安動態、預警信息,并通過短信互動開門評警,廣泛征集社會各界對公安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在走訪中,民警在發放警民聯系卡的同時,主動收集職工、群眾、司機的手機號碼。利用手機“飛信”,讓群眾不出門、不花錢、不上網,隨時隨地都能了解派出所工作和各類服務信息,實現警務工作在群眾中上手、進眼、入腦。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鄰里間要相互禮謙讓、相互關心、相互照顧……”
“xx村廟會,趕會群眾注意帶好小孩,謹防發生走失和踩踏事故……”
“近日,我市及周邊頻發冒充電信工作人員進行詐騙案件。在此提醒廣大群眾提高警惕,防止財產受到損失。”……
一條條溫馨的提示短信,猶如親人、朋友的呵護叮嚀,無形中拉近了民警和群眾的距離。
服務案件偵破 筑起“銅墻鐵壁”
“故縣鎮發生一起盜竊礦山排水管道案件,請廢舊金屬收購業主及廣大群眾及時發現、舉報案件線索……”今年6月8日7時許,故縣鎮轄區一金礦選廠尾礦壩100余米排水管道被盜。民警分析被盜物品目標較大、不宜搬運,犯罪嫌疑人在短期時間內可能會進行銷贓,遂迅速通過警務“飛信”平臺面向廢品收購站和轄區群眾征集線索。當天下午13時許,轄區一廢品收購站業主舉報有人賣排水管道,案件隨即告破。
5月21日14時許,故縣鎮中心小學門前,一名6歲男孩被摩托車撞傷,肇事者逃逸。民警在及時將男孩送醫的同時,根據現場目擊者描述,迅速將嫌疑人及車輛特征、逃跑方向等信息,通過警務“飛信”平臺發送到現場周邊10公里、11個村組干部、群眾。一小時后,民警根據群眾舉報線索,民警及時抓獲交通肇事嫌疑人卯某。
利用警務“飛信”平臺,民警在發案的第一時間,將案件情況和犯罪嫌疑人的基本信息快速傳送到轄區群眾的手機上,使群眾及時做好防范并將有關線索反饋給公安機關,民警足不出戶,便能迅速在轄區編織起一張“天羅地網”。
在完善警務“飛信”平臺的同時,他們又先后在互聯網上開通了網上警務室、警務QQ、警務微博,不斷填補公安工作在新型科技信息領域的空白。民警工作科技化、警民溝通實時化、警務工作信息化正讓這個山區小鎮的平安建設發生著天翻地覆的變化。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