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李若凡)11月21日,省氣象局啟動重大氣象災害(暴雪)四級應急響應,受西南暖濕氣流和強冷空氣共同影響,預計21日夜里到23日,全省有一次雨轉雪天氣過程,其中西部、南部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雪。
22日,西部、北部有小到中雪;其他地區自北向南雨或雨夾雪轉中到大雪,其中西部山區、南部部分地區有暴雪;積雪深度西部山區、南部達3~5cm,其他地區1~3cm。23日白天,東部、南部小雪逐漸停止,其他地區多云。23日凌晨到上午,北中部部分地區有霧。24日早晨,全省大部分地區有霧。受強冷空氣影響,21日下午至22日,全省有5級左右偏北風,北中部陣風6~7級。
冷空氣過后,全省最低氣溫普遍下降10℃左右,南部部分地區降溫可達14℃~16℃。24日凌晨最低氣溫,西部山區-10℃~-8℃;南部-3℃~-1℃。
氣象專家表示,此次雨雪天氣是我省今年入冬以來首場降雪,伴有大風、強降溫及雪后大霧天氣,將對交通、設施農業等造成不利影響。需關注重要交通樞紐、交通干線的疏導和安全保障,及時清除道路積雪、積冰,確保城市道路交通順暢;大風可能會導致室外廣告牌等高空懸掛物和溫室大棚的倒塌或損毀,各地應及時做好室外廣告設施和溫室大棚的加固。
預警信號的級別依據氣象災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緊急程度和發展態勢一般劃分為四級:Ⅳ級(一般)、Ⅲ級(較重)、Ⅱ級(嚴重)、Ⅰ級(特別嚴重),依次用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表示。暴雪藍色預警信號標準:12小時內降雪量將達4毫米以上,或者已達4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續,可能對交通或者農業有影響。
預警信號的級別依據氣象災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緊急程度和發展態勢一般劃分為四級:Ⅳ級(一般)、Ⅲ級(較重)、Ⅱ級(嚴重)、Ⅰ級(特別嚴重),依次用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表示。
少有人知道,應急指揮部的指揮長就是鄭州市市長,副指揮長是主管環保的副市長,每次發布預警信息,他們都要做大量的研判和會商,非常慎重。比如《鄭州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中就規定,黃色預警時增加一系列強制性措施,禁止一切土石方作業;紅色預警時城區單雙號限行;
7月24日,記者從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獲悉,當日9時起全省解除防汛Ⅲ級應急響應。
安陽市林州市東崗雨量站6小時(19日10時至16時)降雨量423毫米;硯花水雨量站6小時(19日11時至17時)降雨量372毫米;安陽縣新大堰雨量站6小時(19日6時至12時)降雨量321毫米,均超過百年一遇。
記者從陜西省氣象臺了解到,7月8日晚到9日陜西北部有一次明顯的降水天氣過程,陜北有1-2個暴雨日,強降水主要出現在8日。7月8日,陜北地區中雨,局地有暴雨,關中、陜南以陣雨天氣為主,關中北部、陜南西部局地有中到大雨。
6月30日至7月1日,我省南部發生了強降水天氣過程,信陽市普降暴雨,部分地區降大暴雨、特大暴雨,致使新縣、商城縣部分鄉鎮發生山洪和地質災害,造成6人死亡。
據民政部網站消息,16日9時,國家減災委、民政部針對近期山西嚴重風雹災情和湖南、貴州嚴重暴雨洪澇災情緊急啟動國家Ⅳ級救災應急響應,分別派出工作組趕赴災區,查看災情,協助和指導做好受災群眾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災害發生后,山西、湖南、貴州三省減災委、民政廳緊急啟動Ⅲ級救災應急響應,派出工作組趕赴重災地區查災核災。
根據氣象預報,今日至16日,南方地區將出現今年入汛以來最大范圍的暴雨過程,部分地區日雨量可能突破歷史同期極值。
江西省水利廳決定自5月20日8時起啟動防汛Ⅳ級應急響應。南方地區江河水位明顯偏高,水庫塘壩蓄水明顯偏多,土壤含水飽和,部分山體泥土松軟,極易造成突發性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災害,需要高度警惕。
據中國氣象局網站消息,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簽署命令,中國氣象局于1月20日20時,提升重大氣象災害(暴雪、冰凍、寒潮)四級應急響應為三級應急響應。
為此,鄭州市政府研究決定,啟動鄭州市空氣重污染日預警應急二級響應,實施Ⅱ級應急減排措施。環保局相關人士表示,按照應急減排限產、停產企業名單,他們將落實企業限產、停產措施,實現二氧化硫、煙(粉)塵、氮氧化物排放量削減30%以上。
為此,鄭州市政府研究決定,啟動鄭州市空氣重污染日預警應急二級響應,實施Ⅱ級應急減排措施。環保局相關人士表示,按照應急減排限產、停產企業名單,他們將落實企業限產、停產措施,實現二氧化硫、煙(粉)塵、氮氧化物排放量削減30%以上。
為此,鄭州市政府研究決定,啟動鄭州市空氣重污染日預警應急二級響應,實施Ⅱ級應急減排措施。
據中國氣象局網站消息,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簽署命令,中國氣象局于今日9時啟動重大氣象災害(大霧、霾)三級應急響應。8日08時至9日08時,北京、天津西部、河北中南部、山西中部和南部、陜西關中、河南中北部、山東西部以及蘇皖北部等地有中度霾,其中,北京南部、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山東西北部等地的局部地區有重度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