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第二個“張家港速度”
“張家港速度”是90年代全國城鄉一體化建設的一個標桿,也是經濟快速發展的一個模式。那么夏邑是怎么創造了“張家港速度”呢?這要從張家港人錢瑞平到夏邑投資建廠說起。
大約四五年前,大洋紗線有限公司董事長錢瑞平就從張家港多次到夏邑考察,這期間,他還到蘇北、皖南等地都考察過,但始終沒下決心。直到去年7月,夏邑縣委書記倪玉民找到他說:“你來夏邑,需要我做什么?”錢瑞平說了自己的想法,倪玉民干脆地說:“你說的這些,我都能做到,你就放心來夏邑投資吧?!绷攘葦嫡Z,兩人一拍即合。
錢瑞平說,大洋紗線之所以落戶夏邑,很大成分是他看中了倪書記的干事作風,以及倪書記對老板的尊重和對招商的渴望。9月份簽下合同,錢瑞平就快馬加鞭地干起來,總投資3.45億元的項目,從項目奠基到正式投產,僅僅用了100天時間,緊接著上了二期工程,78天建成投產。錢瑞平驚奇地說,這個建設速度可以說是創造了第二個張家港速度。
夏邑出臺了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優惠政策,吸引大批的農民工在家鄉就業,一次為大洋紗線招收1000多名員工,超過了公司首批用工量,解決了企業發展的瓶頸問題,電力足、電價低還大大降低了企業成本,這讓大洋紗線的老總錢瑞平喜不自禁:“我要把張家港的企業整體遷移過來,還要介紹更多商界朋友來夏邑投資。”據悉,錢瑞平介紹過來的一個投資20億元的項目正在洽談中。
近年來,夏邑縣深入貫徹落實市政府提出的產業集聚區建設有大變化、項目建設有大突破、城鎮建設有大動作、招商引資有大活動工作要求,不斷加快產業集聚區發展。截至目前,入駐企業達119家,從業人口1.4萬人。2010年該縣產業集聚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1.6億元,其中工業項目投資35.2億元、基礎設施投資6.4億元。新增投資超3000萬元以上的企業37家;實現營業收入58.5億元,同比增長83.4%;實現稅收收入1.2億元,同比增長167.4%。從發展速度上看,夏邑縣產業集聚區呈現六大特點:
基礎設施建設快。該縣堅持高起點規劃、快速度建設,強勢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各項配套功能,以功能升級促進集聚區建設的全面提升。2010年完成基礎設施投資6.4億元,先后修建了振興路、創業路、長壽路等40公里集聚區內道路,形成“四橫六縱”的路網格局。2010年7月開始修建一條全長8公里的振興大道,從征地拆遷到建成通車,僅100天時間,并迅速完成了路兩側20個項目的組裝。
項目建設速度快。2010年,該縣新上固定資產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工業項目37個,其中3億元以上項目5個,分別是大洋紗線30萬錠紗線項目、永安紡織30萬錠紡紗項目、彩虹紡織30萬錠紡紗及1萬噸絨布項目、方舟棉業10萬錠紡紗項目、華鑫織造1000臺織布機項目。項目建設一路綠燈,部分項目實現了當年建設,當年投產。
辦事效率快。夏邑縣建立健全了產業集聚區管理委員會,成立了產業集聚區建設領導組,全面推行“一站式”、“一條龍”、“零距離”、“保姆式”的全程跟蹤服務;對入駐企業建立了“一個項目、一個領導掛帥、一個部門主負責、一個工作班子”的“四個一”機制,為集聚區建設提供領導服務;落實“幫辦證、幫招工、幫建廠房”的“三個幫”舉措及外商“綠卡”制度,為項目建設提供全程優質服務。
招工速度快。夏邑縣為解決企業后顧之憂,根據實際情況,出臺了《夏邑縣產業集聚區用工優惠政策》,從子女上學、就醫、養老保險等16個方面出臺了優惠措施,為產業集聚區企業招工提供了政策保障。通過開展全方位招工活動,夏邑縣為集聚區企業招工1.2萬人,切實解決了企業用工難題。
產業集聚快。該縣把加快紡織服裝產業園建設作為首要目標任務,著力引進化纖、紡紗、織布、印染、成衣、針織等項目,紡織服裝產業已覆蓋棉紡紗、絨布、染色、印花、水洗、后整理、針織服裝等多個領域,門類日趨齊全。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