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最新消息 > 正文

                協同治霾:“和民眾的期望值還是有差距”

                2016年03月24日16:28  來源:新華社

                5034

                  “兩會期間,我最揪心的就是霧霾。”說起霧霾,與會嘉賓、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坦承地說,每年供暖開始和供暖結束前后幾天,就是霧霾發生的“危險期”,每到這些時候就會提早做好準備。

                  提起京津冀,霧霾是繞不開的話題。從關停污染企業、限制單雙號,再到加強預警預報,三地協同進行生態合作,治霾效果如何?三地在博鰲論壇上都曬出了“成績單”:

                  ——北京去年有藍天白云的天數是185天,較2014年有了很大的提高;煤炭消耗量從2014年的2300萬噸壓縮到去年的1300噸,兩年關閉了1100家工業企業;

                  ——天津去年優良天數較上年增加45天,PM2.5的平均濃度降低了15.7;

                  ——河北省去年PM2.5指數比2013年下降了28.7%,空氣優良平均天數190天,比2013年增加了61天,重污染天數36天,比2013年減少了44天。

                  李士祥和河北省副省長張杰輝等與會嘉賓表示,盡管各地為治理大氣污染,防治霧霾做了很多努力,數據上看效果是好的,但和民眾的期望值還是有差距,采取的措施和看到的效果還是有時間差。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張軍擴認為,三地共同治霾的力度一定要加大,找準突破口。散燒煤是冬季造成霧霾的重要原因,河北省就將壓減散燒煤作為下一步的重點。但是,治霾涉及到整個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的調整,它需要一個過程,我們在管理工作中仍需不斷進行宣傳,提醒市民采取防護措施。

                  互聯互通:“軌道上的京津冀”值得期待

                  串聯首都功能疏解、區域產業轉移等工作,需要實現京津冀之間的互聯互通。“構建一體化現代交通網絡”已寫入“十三五”規劃綱要:“建設高效密集軌道交通網”“完善高速公路網絡”“構建分工協作的港口群”“打造國際一流航空樞紐”。

                  正在布局的“四縱四橫一環”交通網絡將在京津冀城際之間高度覆蓋,串聯起區域中心城市、重要城鎮和主要產業集聚區。天津市副市長趙海山介紹說,去年天津高鐵“兩通兩建”,天津至河北保定的時間縮短至40分鐘。同時,從東北來的列車可通過天津和河北相連,天津成為了京津冀的鐵路樞紐站。今后,天津至河北可以實現兩小時基本覆蓋,三地之間的經濟往來將更加密切。

                  與會嘉賓表示,通過龐大的鐵路網絡建設,“軌道上的京津冀”值得期待。李士祥說,京津冀三地和中國鐵路總公司去年成立了京津冀城際鐵路投資有限公司,規劃到2020年,整個京津冀軌道的交通里程將達到1333公里。

                  張軍擴說,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建成世界級城市群,還要打造首都經濟圈,這些都需要解決好交通問題。我們將來設想在京津冀城市之間在一百公里范圍之內,基本上就靠市郊鐵路加上城際鐵路,超過一百公里就靠城際鐵路再加上干線鐵路。“軌道上的京津冀”將改變很多人的出行習慣和方式。

                  產業轉移:同一舞臺 角色不同

                  北京的“大城市病”如何治?如何“瘦身”?參加博鰲亞洲論壇的一些嘉賓認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加快產業轉移,需要京津冀三地明確自己的定位,在同一舞臺上,扮演不同角色,并且在接下來的發展中有所創新突破。

                  張軍擴說,從整體的定位上來說,北京就是科技創新中心,在原始創新和基礎創新方面不僅服務于京津冀,而且服務全國;天津打造先進研發制造基地,發展高端制造業的同時還要在制造業的研發和產業創新研究方面有所作為;河北要擴大科技成果的轉化、運用,對傳統制造業實現轉型升級。

                  與會嘉賓認為,產業轉移并不僅僅是幫助首都“減負”,而是要讓這些產業輸得出、穩得住、留得下、長得大,有創新。張杰輝說,河北除了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的產業之外,還要有自己的功能定位,即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

                  “高端裝備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現代服務業是我們的發展目標,但傳統產業我們不可能拋棄,需要提升,邁向中高端。”張杰輝說,河北利用北京和天津的科技資源,來提升產業和產品的競爭能力。未來河北無論發展新的產業,還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一定要有核心競爭力,這個核心競爭力就是建立在創新驅動上,也就是使得這個企業這個產業有持久的創新能力,保持持久的競爭力。

                文章關鍵詞:京津冀;協同發展;霧霾;瘦身;成績單 責編:王芳菲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京津冀名勝休閑旅游年卡開售

                  昨天,2016年京津冀名勝文化休閑旅游年卡開始發售。該年卡由中國老齡產業協會老年旅游產業促進委員會發行,市民可在市內各大公園代售點、北京旅游網及各大網站上咨詢購買。

                • 京津冀手機長途漫游費正式取消

                  記者26日從三大運營商獲悉,京津冀手機長途漫游費目前已正式取消。

                • 住在京津冀生活咋改變 二三環房價不會再飛漲?

                  房價本身就是地段,過去在北京這種情況尤為明顯,而未來伴隨北京周邊建設多個衛星城,各衛星城如果能“自給自足”,人們不再職住分離,那么就可以從容地選擇距離各自工作單位近、房價又相對便宜點的郊區。

                • 京津冀協同發展功能定位明確

                  近日,就《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相關問題,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

                • 京津冀周邊這8地最涼快!

                  蔚縣,古稱蔚州,為燕云十六州之一,位于河北省張家口市內最南端,距離北京僅僅200公里的地方。在這里,城市的喧囂全然不見,不論是巍峨的小五臺山、廣闊的空中草原,還是古城的斑駁石墻和小小的弄巷,都顯示著它脫離了時間禁錮的別樣的魅力。

                • 京津冀已實施取消手機長途漫游費

                  昨天,記者從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運營商處了解到,京津冀三地取消手機長途漫游費用的政策已陸續開始實施,其中聯通在三地都已經取消了長漫資費。

                • 京津冀板塊“卷土重來” 未來政策力度或更大

                  近日,京津冀協同發展動作不斷,剛剛閉幕的北京市委全會明確,增強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自覺性主動性已列入2015年重點關注的七大問題之一。另據媒體報道,在民航局推動下,12月22日,京津冀三地機場協同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北京簽署。

                • 京津冀首條城鐵確定平谷線

                  今年的北京兩會上,北京曾提出將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獲悉,京津冀地區首條新增軌道交通線路或將“鎖定”平谷線,線路全長70公里,初步規劃在河北的三河市、燕郊設站兩座,最高時速可達160公里,屆時1個小時內可達北京市區。如若審批通過,該線將成為北京軌道交通線路首次穿越進河北地區。

                • 京津冀將打造以北京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權威人士處獲悉,京津冀一體化將重點打造以首都北京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而創新將作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據了解,即將下發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中,對創新做出重點安排,并明確了三省市協同創新的具體分工。

                • 全國政協在京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

                  全國政協委員徐輝、宇如聰、郭允沖、高吉喜等以及專家學者張小曳、林而達等在座談會上發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以及國家發改委、工信部、中國氣象局有關負責同志在座談會上發言。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