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鄭州市丹尼斯百貨公司一家門店的蔬菜賣場,有不少顧客在挑選綠葉蔬菜。說起對近期菜價的印象,一位經常光顧賣場的女士告訴記者:“降價的菜少,漲價的菜多,綠葉菜最貴。”
既然大部分品種的蔬菜已經實現了從種植到零售全過程不再包含“增值稅”,為何蔬菜價格并沒有降下來呢?
鄭州市劉莊、毛莊兩大蔬菜批發市場供應了鄭州市場上絕大部分的蔬菜,這里蔬菜批發價格的變化對零售市場蔬菜價格起到重要作用。
昨日,這兩家市場的負責人都表示,免征蔬菜流通環節增值稅政策實施以來,蔬菜批發價格整體上被拉低了10%左右。但由于他們是一級批發,下游有二級、三級批發,還有蔬菜加工配送和零售企業,10%的價格變化傳導到零售終端后,基本上對蔬菜零售價起不到作用。
蔬菜價格為何仍居高不下?
業內人士表示,菜價其實與稅收關系不大,決定菜價的主要因素在于流通環節的成本耗費。我國目前蔬菜流通環節鏈條被拉得太長,每個環節耗費的油費、運費和人工成本疊加后,不可避免地推高了蔬菜價格。
在鄭州市場上,蔬菜從地頭到餐桌一般至少需要經過小經紀人、大經紀人、一級批發商、二級批發商、零售5個環節,有的甚至更多。在這些環節中,每個環節都有蔬菜損耗、去泥、腐爛、簡單去皮、干枯、挑選等,一斤葉類蔬菜到了商場或者菜市場只有原來收購的60%~78%。這些眾多的流通環節在經過層層加價后,蔬菜價格自然居高不下。
毛莊蔬菜批發市場經理胡國防以青椒為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青椒地頭收購價格為每公斤2元,小經紀人收購后轉賣給大經紀人,價格會漲到每公斤2.3元左右;加上運費和挑選費用之后,青椒銷售價格在大經紀人手中就會漲到每公斤2.8元;到一級批發商、二級批發商加上運費、油費和人工之后,批發的價格估計要在每公斤3.5元了;最后到了超市、大賣場等零售環節,價格就會定到每公斤4元,甚至更高。
像青椒、土豆這樣的蔬菜,比較容易保存,運輸損耗不大,價格變化基本可控。而綠葉類蔬菜存儲時間短,損耗大,價格不易控制。比如,菠菜在零售賣場的損耗率通常高達30%以上,因此在零售商一個環節其售價就可能上漲30%。
市國稅局相關負責人說,根據測算,蔬菜流通環節的增值稅稅負大概只有1.2%,對蔬菜價格的影響很小。因此,僅僅減免流通環節的增值稅,短時間內并不能達到消費者所希望的降價效果。
還有一些大型蔬菜批發市場直接去山東、河北等地采購蔬菜,途中的損耗、運輸、勞務、停車、裝卸、倉儲等費用又會使外來的蔬菜價格貴上許多。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