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熱點新聞 > 正文

                準大學生信息3角/條 因風聲緊降價出售

                2016年08月30日07:58  來源:新京報

                5034

                準大學生信息打包出售3角/條 因風聲緊致降價出售

                準大學生信息打包出售3角/條 因風聲緊致降價出售

                “信息販子”在對話內容中表示要“躲躲風頭”。 網絡截圖

                準大學生信息打包出售3角/條 因風聲緊致降價出售

                記者獲得的某中學高三學生信息內容十分詳盡。 網絡截圖

                  【開欄語】

                  8月28日,涉嫌詐騙臨沂準大學生徐玉玉的6名嫌疑人全部落網,她的案件也許很快會告破,但徐玉玉的遭遇卻仍在全國各地上演。身處網絡時代信息洪流之中,每個人的個人信息在“信息販子”手中僅以幾分幾角出售。而隨之帶來的是對每個人無休止的騷擾甚至個人生命財產的侵害。

                  新京報將推出電信詐騙系列調查報道,針對個人信息泄露,電信詐騙之鄉及“助學金”詐騙現象予以調查。

                  山東準大學生徐玉玉遭詐騙猝死一案仍在發酵。隨著該案數名嫌犯陸續落網,這起電信詐騙案的內幕似乎也在逐漸揭開。據媒體報道,詐騙分子實施詐騙前已經掌握徐玉玉個人信息,而對于其信息泄露原因,當地教育局稱“未曾泄露其個人信息”。

                  事實上,信息泄露已在網絡上猖獗多年,因此造成的詐騙案件頻發。如今,在網絡上買到個人數據信息仍非難事。

                  近日,記者發現,仍有大量“信息販子”活躍在聊天軟件群內,記者與群內成員簡單交流后便成功買到準大學生詳細個人信息,個人信息甚至父母信息一應俱全,3毛/條,打包價1萬元/10萬條。經記者核實,信息準確度較高。而“信息販子”自稱數據信息是“入侵教育局”而來,“一次提取數萬條數據信息后,轉手能賣幾萬元”。而“信息販子”往往不會過問購買者所做何用。

                  在記者與多位“信息販子”交涉后,發現學生、新生兒、車主、業主、醫院診斷等個人數據信息均被明碼標價,除個人外,還有公司經營此類業務,這條黑色利益鏈似乎已根深蒂固。

                  暗訪

                  數據買賣一搜即現 學生信息連帶家長

                  徐玉玉經歷的電信詐騙,讓人最為震驚的一點就是騙子如何精準地掌握她的信息,把辦理助學金的電話打到她家人的手機上。

                  新京報記者近日在網上瀏覽,發現有針對性地買到學生的信息并非難事,在信息販子手中,學生們的入學時間、身份證號、父母姓名應有盡有。

                  記者通過聊天軟件里查找功能,檢索相關熱詞,隨即得到了數百個相關聊天軟件群,其中不少群名稱就為“數據信息買賣”“學生、業主、車主數據信息交易”,這些讓人一目了然的關鍵詞即在群公告內展示。

                  記者申請加入“學生老師家長信息出售”、“信息買賣交易”、“業主數據/信息/號碼”等多個聊天軟件群,幾分鐘后便加入了群聊。

                  在這些群內的成員有買有賣,人數在幾十至數百人不等,群中不時有人發布“出售最新學生數據信息,可私聊”、“求購XX地學生信息”等消息。

                  就在記者尋找相關信息時,群友“卡佛落”發出一則消息:“出售最新學生數據,新生兒數據!車主數據!可測試!需要的聯系。”

                  “什么樣的學生信息?”卡佛落回復道,自己有最新的高三畢業生也就是準大學生的數據在售。為了方便驗證信息的準確度,他向記者傳送了一份學生數據信息“測試版”文件。讓記者去核實其中的真偽。

                  這份文件內填寫著湖北某縣一所中學今年參加高考的35名學生信息,內容涵蓋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入學時間、身份證號碼、手機號碼、家庭住址以及父母姓名和聯系方式等。內容如此詳細讓人感到吃驚。

                  記者隨機撥通了其中3位家長電話驗證,發現文件內的信息完全準確。在記者提醒其中一位家長自己孩子的信息已經被泄露時,這位家長稱“真想不到網上能買到如此詳細的信息。”而另一位家長在接到記者電話核實信息后直呼要“舉報”,隨即便掛斷了電話。

                  來源

                  自稱侵入教育局網站 “玩”一下就能搞到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教育部門的網站非常容易攻破,而且大部分的教育部門網站并沒有很好的防范措施。最近,一所大學舞蹈系50多名同學家長都接到了“自己孩子的求救電話”,而這些所謂的“求救”卻是騙子的騙局。而如此多孩子家長的信息集體泄露令人吃驚。

                  卡佛落自稱,自己侵入了教育局的網站,“靠吃這碗飯,數據絕對一手。”

                  當記者問起如何侵入網站提取時,對方立刻警覺,“多的不便說。”連互留姓名、聯系方式的請求也拒絕了。

                  但當天下午,在收到記者轉賬后,卡佛落便將一個有500條學生信息的表格發了過來,這些數據填寫整齊,為湖北某市一中學高三年級學生信息。

                  信息欄依次為年級、學校、學生信息識別碼、學號、姓名、性別、出生日期、入學年月、身份證號、獨生子女、戶口所在地、家庭住址以及家庭主要成員的聯系方式等個人詳細信息,無一人漏填。

                  經記者再次抽樣驗證,這些信息同樣真實。

                  在卡佛落的描述中,從教育部門的網站拿到學生信息似乎十分簡單。他稱,如果能長期合作,“你們可以指定全國隨便哪個地方的學生信息,然后我去搞。”而自己每次盜取信息,都是花幾天時間去相關網站“玩”一下。

                  事實上,教育部門網站被入侵的案例不在少數,并且看似并不復雜。

                  廣州媒體報道,2015年6月,劉某為了看看女兒幼兒園報名情況,利用自己網絡系統維護員的知識,在登錄學生招生報名網時,發現有另外一個內部登錄窗口,其登錄的賬號和普通登錄的賬號基本一致,劉某便通過簡單密碼,以系統用戶名侵入到后臺,非法獲取了廣州市小學招生報名的34209條數據,并修改了下載得來的信息,然后上傳到網上。

                  一位反黑客業內人士提到這樣一個案例,曾有一個11歲的小孩報告稱自己可以到學校網站改所有人的成績,原因是大量老師使用了弱密碼,密碼太簡單,很容易試開。這位業內人士表示,很多網站黑客只要試幾個密碼就攻破了,這樣的漏洞不計其數,大部分改個密碼就好了,但網站沒有這個安全意識,而且個人信息泄露對網站往往沒有直接的影響。而相關的案例和許多人的疑惑在“卡佛落”的口中似乎得到了驗證。那就是這些信息可以輕而易舉地通過技術手段得到。

                  獲利

                  “風聲較緊,趕緊出手”

                  今年8月份,在南昌破獲的一起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中,犯罪嫌疑人尹某以2元一條的價格在上海王某處購買快遞客戶信息后,再以高價在互聯網上尋找買家轉賣,兩人共交易客戶面單信息14000余條。警方從其支付寶了解到,從去年至今,因買賣個人信息收入為數萬元。

                  而在記者的探訪中,個人信息買賣的價格也并非“一成不變”。隨著徐玉玉事件的升溫,“風聲越來越緊”,價格也發生了變化。在記者試圖購買個人信息時,對方也透露這方面信息。

                  卡佛落稱,今年剛入學的大學生數據,3毛/條,500元起批,自己手中有10萬條,聊天軟件、銀行卡交易都行。

                  這與記者從其他賣家處問到的情況類似,每條學生信息,被以2-3毛錢出售。記者隨后向“卡佛落”提出電話交流,卡佛落稱“電話能定位”,隨后向記者發送了聊天軟件語音邀請。

                  語音中,卡佛落是略帶口音的男聲,他告訴記者,因為山東大學生被騙的案子死了人,全國各省都成立調查組,現在很多人都不敢賣。卡佛落稱自己出售數據并不會問對方的用處,“但是也能感覺到,用于犯罪的人出價高,一次幾萬條,因為他們有錢。”“卡佛落”表示,由于最近查得比較嚴,大家也不太敢賣了,因此自己已經把這些個人信息降價,希望趕緊把這批數據出手。當記者表示可能一次性買不了太多的數據時,“卡佛落”表示:“沒關系,你可以轉手賣給別人啊!”

                  “客戶”被抓 數據被包兩三年

                  山東準大學生徐玉玉遭詐騙猝死一案仍在發酵。隨著該案數名嫌犯陸續落網,這起電信詐騙案的內幕似乎也在逐漸揭開。而這位“卡佛落”自稱曾兜售過數據給相關嫌疑人。

                  “這件案子會影響到你嗎?”卡佛落稱,“我曾經把數據賣給福建那邊,就是最近被抓的那幾個詐騙的。”卡佛落說:“我叔在福建做工,他牽線我去那邊認識了那幫人(詐騙犯),還跟他們一起喝過酒,后來那幫人拉我入行做數據,他們包我的數據得有兩三年。”

                  卡佛落稱,最近那邊突然不要數據了,我手上的數據賣不出去,只好在群里散賣。“福建那幫人是一個集體,主要是在安溪。”當記者問起“山東徐玉玉的信息是不是你賣的”時,對方稱“山東的我沒賣過,就算賣了也不敢承認。”當記者追問時,卡佛落稱“你問得越多我就不敢回你了!萬一你要是警察,我明天不就得蹲監獄啊。”

                  昨天下午,記者在3個聊天軟件群中以出售學生數據的名義發布虛擬信息,一個小時內先后有2名群內成員前來探問價格及數據內容。其中一人告訴記者自己是技校招生處工作人員,另一人則稱自己是培訓班負責人員。

                  “其他”

                  孩子一落地 信息就被泄露

                  盡管電信詐騙案件并非新聞,但在記者暗訪過程中,可購買到的個人信息數據范圍之廣,數據之龐大依然超過想象。

                  除了學生數據,“卡佛落”的“業務范圍”還包括出售新生兒數據和車主數據。卡佛落稱眼下自己手里還有1萬條新生兒數據和3萬條車主數據。“新生兒8毛,車主5毛。”昨天下午,記者向卡佛落購買了新生兒和車主數據各500條,付款后,對方同樣以聊天軟件文件的方式傳送過來。

                  在記者獲得的新生兒數據信息中,戶籍均為湖北省巴東縣,住址、家長姓名、電話、出生日期都詳細填寫,其中出生日期精確到分鐘。而在卡佛落提供的車主信息中,車主姓名、車牌號、車型、住址、電話、購買時間等也填寫完整。經記者電話核實,這兩份表格信息準確真實。

                  此外,在“電銷數據信息”聊天軟件群內,記者與一位出售“最新醫院診斷書數據”的成員取得聯系。對方稱自己有珠海各醫院最新的診斷數據,5毛/條,“都是醫院里的資料。”隨后,該成員以1元/條的價格向記者出售100條數據,同樣以聊天軟件傳送的方式“交貨”。

                  在該成員傳來的文件名為“慢病診斷名冊”,除個人姓名、性別、出生日期、家庭住址外,這份文件詳細記錄了個人的最新就診情況,就診醫院、就診時間、病情診斷等信息一目了然。例如其中一條寫著:珠海市香洲區人民醫院,2016-8-21,診斷名稱: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2型糖尿病,3.高血壓。經文件中一位冷姓女士核實,其信息準確無誤。

                  ■ 相關新聞

                  新京報攜程建“反網絡欺詐基金”

                  被騙大學生可獲交通費以及3000元慰問金等補貼

                  新京報訊 (記者王煜)8月29日,新京報聯手攜程推出“反網絡欺詐基金”,如果遭受電信詐騙的大學生經核實之后認定情況屬實,即可獲得由基金提供的交通費以及3000元慰問金,確保順利入學。受騙學生可電郵至ctripfamily@ctrip.com。

                  被騙大學生可獲基金補貼

                  此前,新京報調查發現,開學季來臨時,針對大學生的網絡詐騙再度猖獗。“網絡詐騙大學生學費,每年都會發生,”攜程公益的一名負責人表示,大學生被騙學費后離世的事件,讓人痛心。對此,攜程聯手新京報成立大學生反網絡欺詐基金,當學生被騙后,只要出具公安機關立案等相關證明,基金將第一時間伸出援手。

                  未來將全面推進助貧項目

                  新京報此前報道,通常情況下,作案分子會在電話里通知受害人,可以向其發放助學金,再以需先存錢激活銀行卡等為由,誘騙當事人通過銀行轉賬匯款,從而實施詐騙。

                  獨立電信分析師付亮曾向新京報記者介紹,電信詐騙的方式越來越多,讓人“防不勝防”。以經濟活動的浙江省為例,公開報道顯示,2015年一年,浙江警方受理通訊網絡詐騙案件10.71萬多起,損失高達15.43億元。

                  新京報記者獲悉,攜程未來還會和新京報一起,在二三線城市聯合當地高中和高校,共同普及防騙知識。

                  “對于近期頻頻發生的大學生學費被騙一事,攜程將會最大限度發揮集團在機票、火車票等交通上的優勢,第一時間送上溫暖和安慰。”攜程公益的一名負責人表示,未來,攜程和新京報將會在援助貧困大學生的基金項目上,進行全面推進。

                  ■ 鏈接

                  六大領域漏洞可致11.5億條信息泄露

                  根據某網絡安全公司發布的《2015年中國互聯網安全報告》顯示,網站備案可以分為政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企業、個人等五個類別。據某漏洞平臺收錄的備案網站漏洞中,涉及備案網站的漏洞總量為28050個(共涉及22084個網站),其中高危漏洞為18974個。

                  統計顯示,IT/互聯網行業網站被報告的漏洞最多,達到2330個,高危漏洞1463個;涉及教育培訓、醫療衛生、金融理財、汽車交通、能源電力、電信運營商類網站分別為914個、328個、435個、625個、158個、285個。

                  經統計,這六個領域的網站存在的泄露信息漏洞共可導致約11.5億條個人信息泄露,占到了企業/個人網站可能泄露信息總量(26.3億條)的43.7%。其中,IT/互聯網網站可能泄露的個人信息最多,為5.23億條;其次是醫療衛生網站2.40億條;電信運營商1.97億條;金融理財網站1.10億條;汽車交通網站5418萬條;教育培訓2462萬條。

                文章關鍵詞:電信詐騙;支付寶;信息泄露 責編:王嘉懿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治理電信詐騙就得斬斷犯罪產業鏈

                  事實上“電信詐騙意見”的重點并不在立案標準、從重處罰情形等規定,而是劍指電信詐騙犯罪背后的產業鏈,是要斬斷這根利益鏈。

                • 遂平公安: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防范宣傳活動

                  為切實增強轄區居民安全防范意識,減少轄區各類可防性及電信詐騙犯罪案件高發勢頭,全力保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近日遂平縣公安局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安全防范宣傳活動。

                • 預防電信詐騙 遂平民警給你支招

                  近日,遂平縣公安局開展了防范電信詐騙宣傳講座,遂平公安局民警通過展示如今電信詐騙呈現的高壓態勢,并結合近期發生的真實案例介紹了電話詐騙等常見的詐騙方式和防范措施。

                • 宋門分局斬斷電信詐騙黑手搗毀“偽基站”團伙 抓七人

                  針對近期開封市區內出現的利用虛假短信息詐騙案件,宋門分局主動經營、信息研判、縝密偵查,跨區域作戰,歷時兩個月,近日在市公安局反電信詐騙中心的支持下,摧毀偽基站集團,成功抓獲擾亂無線電秩序的犯罪嫌疑人7名

                • 西平縣五溝營鎮宣傳防范電信詐騙聯合行動

                  為預防和減少電信詐騙案件的發生,提高群眾自覺防范意識,11月16日,西平縣五溝營鎮綜治辦聯合鎮派出所開展了防范電信詐騙專項宣傳活動。

                • 公安部新規 電信詐騙資金分三種情況返還

                  從昨天起,由公安部、銀監會制定的《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案件凍結資金返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正式頒布實施。截至目前,查控中心已凍結全國涉案賬戶40余萬個,凍結資金11億余元;通過工作減少群眾損失18億余元;關停涉案手機號碼13萬余個、400號碼近3萬個,處理偽基站假鏈接1萬余個。

                • 電信詐騙資金分三種情況返還

                  市公安局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返還凍結資金必須在公安機關內進行.....

                • 詐騙團伙高價請專家寫劇本 有劇本價值十幾萬

                  上海市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平臺自試運行半年已攔截被騙資金8500余萬元。平臺試運營發現,第三方支付已經成為繼銀行卡后幫助犯罪人銷贓的一個主要渠道,如今正把第三方支付也納入中心平臺工作。

                • 詐騙團伙高價請專家寫劇本

                  上海市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平臺自試運行半年已攔截被騙資金8500余萬元。平臺試運營發現,第三方支付已經成為繼銀行卡后幫助犯罪人銷贓的一個主要渠道,如今正把第三方支付也納入中心平臺工作。

                • 電信詐騙是全球病 看看他們怎么破

                  面對工信部發出的“做不好實名制不給發牌照”的鐵令,本就步履維艱的虛商們該何去何從?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