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國足球職業化以來,走過不少錯路,彎路甚至是死路,取消升降級制度即為其中之一。
90年代職業化興起之時,足球大環境蒸蒸日上,一片火爆景象,緣何在短短十幾年時間里就急轉直下,與構建聯賽的整體思路,組織協調,青訓培養,職業化方向有很大關系。當年如火如荼的職業聯賽各大俱樂部也被取消升降級制度搞得暈頭轉向,現在回想,當時反對批評的聲音遠不如現在多,因為大家都是事后諸葛亮嗎?不然,世界杯決賽圈這個共同的利益驅使我們淡化了很多次要矛盾,水滴石穿,次要矛盾衍生發展為了主要矛盾,甚至是聯賽毒瘤。
俱樂部不再加大投入,勢必使得聯賽整體的技戰術水平停滯不前,甚至倒退,拿了冠軍能如何?排名墊底又能如何?職業化短短幾年之后實行這一制度,給了俱樂部當頭一棒,那個年代,誰投入的錢多才是冤大頭。
球員的收入也隨之直線下降,職業化是有它的規律的,我們擅自的違背它,打破它,必然帶來多方面的不平衡狀態,球員踢球,十幾年的辛苦汗水,換來的是短暫的職業生涯黃金期,而本世紀初那幾年,對這些球員太不公平。
受損失最大的還是我們自己的聯賽品牌和口碑,贊助商紛紛撤資,電視臺停止直播中國職業聯賽,整體的發展完全停滯,沒有資金,青訓也勢必無法開展,更不要說本就生存艱難的中國女足。
懸崖勒馬,如今,我們已經看到了職業聯賽有了回暖之勢,任何的職業化發展都要經歷一個艱難過程,放眼歐洲聯賽的百年歷史,我們其實還在蹣跚學步,允許錯誤,人無完人,但我們要懂得學習和接納,要懂得改正錯誤,不能讓已經開始慢慢回歸職業聯賽賽場的觀眾,再一次的失望離去。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