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價有漲有跌
河南商報記者 侯建勛/攝
河南商報記者 陳曉麗 李笑凡
連續降雨,鄭州市民的菜籃子也飽受雨水的“考驗”,不過隨著交通越來越發達,現在天氣惡劣的時候,菜價倒不會大漲大跌。
【雨經濟之吃】
外來菜身價漲
本地菜沒動靜
昨日,在農業路花園路口的家樂福超市,蔬菜們正在享受著貨架上噴出來的水霧的滋潤,售貨員告訴河南商報記者,超市有專門的配送體系,菜價最近沒啥變化。
在黃河路經五路口附近一家農貿市場內,攤主大姐正在擺貨,最近的陰雨天讓到市場買菜的人少了一些。
“菜價沒啥變化,尤其是本地菜,價格跟以前一樣,我家西紅柿還比之前便宜了呢。但是像上海青這一類外來菜,由于運輸成本高了,價格稍微漲了一些。”攤主大姐說。
外賣訂單量
增長了不少
昨天中午12點左右,鑫苑路經三路口附近一家快餐店里,只有四名顧客。這一帶有不少寫字樓和住宅小區,平時午飯時間這里是很熱鬧的。
人少,不代表老板不掙錢。就在半小時前,這家店里坐著七八個身穿黃色制服的“外賣小哥”。“光我這兒有11份?!逼渲幸蝗苏f。
餓了么河南區負責人楊樹坤說,跟此前的數據比,最近持續的陰雨天讓鄭州市場的訂單量增長了不少。
從餓了么鄭州市場10月20日到26日的統計來看,10月23日(周日)漲幅最高,比前一周周日上漲44.7%。
其中,漲幅最大的是中午餐飲的消費,這一消費時段的主要人群是辦公白領。
訂單量增長的同時,也給配送和運力帶來了不小的壓力。雨天交通擁堵,訂單增加的同時,餓了么也增加了配送員。
不僅中午時段火爆,晚飯的時候,鄭州市民王女士準備訂外賣,看到系統提示送餐高峰配送費漲到6元錢,她不過遲疑了一下,配送費就漲到了7元錢,而家附近的必勝客宅急送,則直接不送餐了。
【延伸閱讀】
天氣也和經濟學掛鉤
咱來學點“高大上”的
德爾菲氣象定律:
德國經濟學家弗里德黑姆·施瓦茨在其著作《氣候經濟學》中說,天氣在全世界五分之四的經濟活動中扮演著決定性的角色。
除了“靠天吃飯”的農業外,航空、航海、商業零售、快遞物流業、建筑業等,都對天氣頗為敏感。
一度效應:
氣溫只要有1℃的變化,商品的銷量就會隨之發生很大改變。
比如德國曾統計,夏季氣溫每上升1℃,就會增加230萬瓶啤酒的銷售量。
“葉菜類價格平均降了5毛到1塊,生菜前兩周1.5元一斤現在8毛一斤,茼蒿、白菜也都降了不少?!?
“葉菜類價格平均降了5毛到1塊,生菜前兩周1.5元一斤現在8毛一斤,茼蒿、白菜也都降了不少。”
云南省麗江市瑪咖種植戶羅現存:基本上價格算下來還是賺了幾百萬,就是爭著買。和金龍家里家外的院壩里還攤曬著十多噸瑪咖,這些瑪咖就像負擔一樣沉甸甸地壓在了一家人的心上。
昨天,記者從鄭州市有關部門獲悉,鄭州猛漲多天的菜價整體開始回落,蒜薹、圓白菜、長豆角等20種蔬菜價格都有下降。
昨天,記者從鄭州市有關部門獲悉,鄭州猛漲多天的菜價整體開始回落,蒜薹、圓白菜、長豆角等20種蔬菜價格都有下降。
3月1日,從鄭州市物價局價格監測中心獲悉,春節過后鄭州糧油、肉蛋價格保持穩定,蔬菜價格整體平穩,多個品種價格下降。
據了解,北京移動4G信號早已基本覆蓋北京城、郊區和主干道,覆蓋重心也逐漸由室外向室內傾斜。隨著北京聯通4G建設提速,雙4G手機正如雨后春筍般冒出,手機梯隊也涵蓋了國際、國內眾多知名廠商品牌。
預計未來菜價仍將上漲。
上周連續一周的降雨,給鄭州帶來了涼爽的秋意,然而蔬菜卻沒有隨著天氣的好轉而降價。9月23日,映象網記者走訪鄭州各大農貿市場及超市發現,受天氣影響,蔬菜和豬肉價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其中蔬菜價格漲幅達3成。
9月17日,市民正在購買蔬菜。持續的雨水天氣,讓農貿市場的蔬菜品種和數量有所減少,各種蔬菜的價格漲幅明顯。本報記者 呂達 攝
全國8月CPI同比上漲2.0% 鮮果雞蛋仍處于高位
根據方案,各區政府每年至少選10個社區作為蔬菜固定銷售點。這些銷售點要選在商業網點配套缺乏、中低收入人群密集區域(社區)、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食堂等地,每天應定點、定時銷售,其經營的蔬菜品種應不少于30個,銷售價格必須低于社區周邊市場同類蔬菜均價20%以上,且應有不少于5個蔬菜品種的價格在每斤1元以下。
也許過不了多久,一批統一標示的農用貨車將出現在附近缺少農貿市場的社區里。這些“門檻”包括:有200~500畝以上的標準化蔬菜基地,有100~200平方米以上的蔬菜分揀、加工車間;有10臺以上(含10臺)平價蔬菜直通車等。
也許過不了多久,一批統一標示的農用貨車將出現在附近缺少農貿市場的社區里。這些“門檻”包括:有200~500畝以上的標準化蔬菜基地,有100~200平方米以上的蔬菜分揀、加工車間;有10臺以上(含10臺)平價蔬菜直通車等。
據省商務廳監測,上周我省生活必需品市場貨源充足、運行平穩,六成商品價格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