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省內新聞 > 正文

                楊建國:中國成為“制造強國”,總共分幾步?

                2016年10月14日17:32  來源:環球網

                5034

                筆者在做客河南電視臺演播室談制造業與互聯網的融合

                筆者在做客河南電視臺演播室談制造業與互聯網的融合

                筆者在做客河南電視臺演播室談制造業與互聯網的融合

                筆者在做客河南電視臺演播室談制造業與互聯網的融合

                  從近年考察經歷來看,中國制造業企業對自身水平的認識還是很清醒的,“中國制造”也是各類產業中最早提出轉型升級計劃的一批。在轉型升級的方向之中,制造業與互聯網+的融合變得愈加重要。國慶節前夕,鄭州舉行了2016中國(鄭州)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創新高峰論壇。論壇上,各類企業的活躍也證明了這一點。

                  為什么一定要強調制造業和互聯網要融合?國家工信部部長苗圩給出了三個答案:

                  第一,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是全球產業演進的時代趨勢。利用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制造業變革已成為全球的共同選擇,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已經成為制造企業轉型發展的重大舉措。所以,這就不是簡單的做還是不做的問題,而是做得快或做得更快的問題。

                  第二,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途徑。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推動化解過剩產能、優化產業結構;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加速新經濟成長與經濟結構優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推動優化投資與消費結構。這里強調的是,新舊產業的結合,對產業結構、投資結構和消費結構帶來的巨大影響。

                  第三,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是實踐“雙創”的主陣地。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是當前“雙創”成效最明顯的領域;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為“雙創”提供廣闊的新空間。這里回應的是今年兩會后,李克強總理多次提到“新工業革命的概念”:今后在工業和制造業領域,也要把“中國制造2025”與“互聯網+”和“雙創”緊密結合起來。這將會催生一場“新工業革命”。

                  論壇當天,筆者去河南電視臺錄論壇專題節目。節目中,主持人問了一個問題:制造業和互聯網融合的趨勢,會怎樣改變河南制造?筆者的答案是,說到底,制造業與互聯網的融合,最終是要實現制造企業轉型創新發展。

                  綜合來看,一方面,通過“互聯網+”,能夠帶動河南制造,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供應鏈金融、資金人員管理這諸多方面進行新模式的創新;另一方面,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有利于形成疊加效應、聚合效應、倍增效應,加快新舊發展動能和生產體系轉換。

                  江陰和南海,這兩個長三角制造和珠三角制造的典型代表,可以稱作制造業+互聯網的榜樣。這兩地,都有著扎實、發展充分的產業集群基礎,有著一批有開拓精神、市場嗅覺、管理體系的企業家群體,有一個與市場界限分明、制度、政策相對完善的發展環境,并且已經提前、主動地啟動了系統的轉型升級。

                  當下的創新,早已不再僅僅依賴技術創新,思維和觀念創新同樣重要。具體到江陰來說,創新上,有兩塊很大的突破和嘗試,其一是構建了一整套科技創新的體系,包括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以及建立和完善高端人才的招引機制等等;其二是經營模式創新,比如搶抓資本市場發展的機遇,鼓勵上市公司進行債務重組、股權收購等;或者說鼓勵制造業往服務化方向轉型等等;對于南海,佛山把工匠精神提升到了前所有未的重要位置上。佛山在全國,率先叫響了工匠精神,并把工匠精神當做佛山制造的重要名片。在發展新經濟的風口,重新回歸手藝,回歸精益求精,推崇追求卓越的工匠品質,南海做的,不僅僅是把這些東西停留在口號上,而是切切實實的影響到生產的細節中。這些細微、精致的追求,都應該成為中國制造繼續努力的方向。

                  制造業與互聯網的結合,誠然是我們普遍追隨的大勢,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可以改善的空間。正如苗圩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上對《中國制造2025》進行全面解讀時指出,在全球制造業的四級梯隊中,中國處于第三梯隊,而且這種格局在短時間內難有根本性改變,要成為制造強國至少要再努力30年。

                  比如,一些企業對質量的忽視。質量,一直都是制造業能夠生存的根本。無論是第幾次工業革命,無論是什么時代,無論技術和模式如何改變,最終,都要落到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質量的產品上,而對質量的關注,在目前的制造業+互聯網的氛圍中,還不太夠。

                  再比如,部分企業對體驗的忽視。能夠給消費者提供一個舒適的體驗場景和故事非常重要。從這個角度來說,所謂的“制造業和互聯網融合,不能僅限于技術和生產階段,還要從一開始,就和最終的銷售嫁接好。比如這個產品的故事在哪里?怎么給消費者做好體驗等等。

                  另外,部分企業仍缺乏取舍。全球著名的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出了一份關于工業4.0的報告,里面說,到目前為止,在“工業4.0”大潮中,獲益最多的企業,不是那些全盤接納工業4.0模式和理念的公司,而是那些選擇只講部分環節和工業4.0結合的企業。

                  延伸到制造業和互聯網融合上面來看也一樣。制造業一定不要拿企業的全部杠桿,來撬動制造業和互聯網的融合,企業也不需要從頭到尾、從上到下,都從頭來過。真正要做的是,從企業將自己的生產、管理、銷售等全套流程,和互聯網理念對照研究過后,去選擇適合的部分,摒棄不適合的部分,這才是企業在新時代的生存法則。

                  當然,筆者在這里說明目前存在的問題,并不是說讓制造業、互聯網企業因噎廢食,而是盡量想辦法去避免或消解問題,從而使二者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楊建國(作者是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

                文章關鍵詞:制造企業;楊建國;融合發展;雙創;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河南電視臺;成為全球 責編:李爭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省外河南中原行”走進鄭州企業 驚嘆宇通創新強

                  “河南的企業非常有戰略眼光,從一誕生就有把產品賣向全球的宏偉雄心?!鄙轿魅請蟮拈Z杰在參觀鄭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時說道。

                • 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型

                  必須看到,盡管中國制造業發展面臨諸多挑戰,但仍處于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加快制造強國建設,不僅是時代賦予制造業的歷史使命,更是適應中國國情的戰略抉擇。要實現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型,必須進行重大戰略和政策安排:第一,做強傳統優勢產業,提升核心競爭力。

                • 董明珠:要讓更多人通過“中國制造”來了解中國

                  要讓更多人通過“中國制造”來了解中國 董明珠稱,格力從來不是傳統制造企業,接下來將在智能化上對小家電等領域進行多元化布局。”  董明珠表示,“中國制造2025”不僅對格力,對整個中國的制造業都提出了一個新的奮斗目標。

                • 中國制造被電商重構 眾包模式崛起

                  不僅如此,市場上出現的幾種眾包模式,無不將產品指向了智能硬件和3C創意產品方面。在蘇寧打造的眾包平臺上,品牌制造企業并非被動者,他們同樣在主動出擊,比如尋找好的創意產品,借助企業自身的制造優勢和品牌優勢實現大規模營銷。

                • 木質家具制造環境堪憂 面臨“最嚴”整治

                  據記者了解近年來,我國家居需求量不斷增加,家居制造行業迅速發展,憑借成本、質量等優勢,已確立了世界木制家具生產大國地位。其中,開料、加工、打磨3個環節會產生大量粉塵和噪聲;拼板、噴涂、晾漆3個環節會產生大量化學毒物,特別是噴涂環節。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