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省內新聞 > 正文

                看著花海 數著分紅 魯山34戶貧困戶成“大股東”

                2016年07月01日06:51  來源:映象網-東方今報

                5034

                堯山花海景區正在大力實施“花海+”發展目標

                  上個周末,位于魯山縣堯山鎮的堯山花海景區正式開園迎客了,盛開的格桑花、馬鞭草及矢車菊引來了不少游客爭相拍照留念。游客們并不知道,這片花海所在的堯山鎮賈店村其實是一個國家級貧困村。村里34戶貧困戶竟都是這個景區的股東。□東方今報記者 米方杰/文 沈翔/圖

                  【尷尬】守著青山綠水戴著窮帽子

                  提起魯山,相信不少人的直觀感受都是山多,作為秦巴山集中連片特殊貧困地區貧困縣(國家級貧困縣),截至去年底,該縣仍有17337戶65678人尚未脫貧。

                  魯山縣堯山鎮位于伏牛山山麓,海拔2000多米,四周青山環繞,土地瘠薄,人均山坡地不足半畝,望天收,年景不好的時候種地還賠錢,而這也是魯山縣景區最為集中的地方,這里有天龍山、畫眉谷、大峽谷漂流等多個知名景點,每年全國各地的游客多達百萬人,在景區發展起來后,不少緊挨景區的貧困群眾依靠開農家樂或小超市,不僅脫了貧還富了起來,這也讓當地一些村子的村民們羨慕不已。

                  堯山鎮的賈店村便是最為典型的一個代表,據賈店村黨支部書記李滿園介紹,賈店村雖然就在堯山旅游風景區內,但一直以來卻靜悄悄地守著青山綠水,目前該村有127戶497口人,其中貧困戶就占到了34戶。

                  【創業】貧困戶成“大股東”每年能分紅

                  到底該怎樣幫助這些老鄉甩掉窮帽子,作為土生土長堯山人的齊文瑞認為,還得靠旅游帶動。

                  2015年10月,賈店村召開了村民代表大會,經過協商最終決定,由齊文瑞出錢,賈店村出地在該村旁邊的山上新建一個景區,和其他景區不同,這個景區主要就是種花。

                  說干就干,隨后不久,齊文瑞就成立了魯山縣瑞之旗旅游服務有限公司,由他出任董事長,在多方籌措資金后,便開始了在賈店村旁邊的山坳里建設堯山花海景區,而賈店村的34戶貧困戶100人則全部參與該項目土地入股,每年每畝收入1000元。齊文瑞也向記者算了一筆賬,參與入股的當地貧困戶,每戶每年可得6000元分紅,而村民到花海景區上班,月收入能達到1800元。

                  “在項目建設和運營中,每年可解決80個貧困人口就業,預計人均年收入1.2萬元”齊文瑞表示,2016年可實現67%的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其余的貧困人口通過發展園藝、農家樂,預計可在2017年實現穩定脫貧。

                  【試點】政府欲打造“旅游扶貧”樣本

                  據悉, 與賈店村相鄰的新莊村、霍莊村40戶貧困戶146人也可入股花海景區,并安排有條件的村民到花海景區務工。

                  齊文瑞告訴記者,堯山花海景區總面積1588畝,種植百日草、薰衣草、馬鞭草、波斯菊等十幾個品種花草,實現盛花期全年覆蓋。在景區內,游客除了賞花、品嘗生態有機食品外,還可以觀賞夢幻夜燈、體驗高空可視步道等特色項目。為保證游客在景區內能夠有良好的體驗,堯山花海限定日接待游客不超過3000人。

                  “堯山鎮作為河南的旅游名鎮,全鎮共有22個行政村,其中有11個貧困村,共有354戶貧困戶,1140人。”堯山鎮黨委副書記吳國申告訴記者,“堯山花海項目是我們發展旅游與精準扶貧相結合的一個試點,從目前來看,效果還是比較好的,這些貧困戶的脫貧應該不是問題” 吳國申表示,目前,當地政府部門也在積極和當地的其他景區進行協商,將安排更多的貧困戶到景區上班,以幫助更多的貧困戶盡快脫貧。

                  【暢想】 山里人日子以后不比城里人差

                  在堯山花海景區建起來后,聞訊前來看花的游客絡繹不絕,在景區門口,賈店村的不少村民也都開始支起了小攤,除了賣一些簡單的飯菜和飲料外,也賣一些從山里采摘的野果和山貨。

                  “景區的夜景也很不錯,現在晚上也有不少來玩的游客”一位村民告訴記者,他接下來準備把自己家的房子翻修下,也準備辦農家樂,在家門口就能“上班”賺錢了。

                  在附近的畫眉谷景區外經營農家樂的張平征告訴記者,在畫眉谷開發前,他和很多村民一樣都是窮得叮當響。“現在穿衣服怎么也得三四百塊錢一件吧!誰還會為吃穿發愁啊!”

                  據介紹,目前在張平征所在的堯山鎮四道河村有一半村民都辦起了農家樂,大多情況下一家農家樂一年下來就能賺10萬元到20萬元,而少的也能賺個三五萬元,農家樂興起后,老百姓的腰包也鼓了起來。

                  “目前,我們這不少村民在景區附近賣山貨也都逐漸富裕了起來,下一步我們計劃通過發展電子商務,把堯山的山貨賣到山外面去。” 吳國申表示。

                文章關鍵詞:貧困戶;花海;大股東;李滿園;大峽谷 責編:王芳菲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讓貧困戶盡快脫貧 讓脫貧戶盡快致富

                  截止目前,正陽縣委政法委為大盛村委引進項目擴建村委文化廣場,修建居民路邊下水道,并購買了2.3萬元辦公桌椅,村容村貌治理3.6萬元,為村小學硬化操場2萬元,單位每個同志為貧困戶捐款300元,捐助扶困資金7500元。

                • 為貧困戶送棉衣

                  11月28日下午,區總工會的志愿者們為蘇雙樓村34戶貧困戶送來了40套全新的棉衣、棉褲,以及機關全體干部職工捐贈的60余件棉襖、羽絨服等物品。

                • 八人一頭驢 一人一只羊——一個貧困村的尷尬扶貧路

                  各地加大扶貧力度以來,很多貧困村面貌發生了巨變。獨石河村進行了貧困人口精準識別后,村里的貧困戶充滿期待。獨石河村貧困戶向記者抱怨,精準扶貧搞不下去,關鍵是一些干部怕麻煩、不擔事。

                • 虞城縣為貧困戶廣開致富路

                  目前,虞城縣已在稍崗鎮、聞集鄉、鎮里堌鄉發放此項貸款85筆共計金額539萬元。對于農信社來說,通過發放“一家親脫貧助力貸”,為貧困戶廣開致富路。

                • 走訪貧困戶

                  近日,西峽縣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趙曙君到西坪鎮瓦房店村8組村民朱賢慶家中走訪,他們全家六口人有兩位癡呆常年有病的老人和已住有幾十年的土坯破舊房屋。

                • 安徽:社會扶貧“人人皆可為” 精準施策共拾柴

                  安徽省地稅局駐太湖縣九龍村黨總支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楊傳杰也作了交流發言。目前,村里每個貧困戶都至少享有兩個以上的脫貧措施,增強了群眾的發展信心,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家家戶戶動起來、干起來,形成了脫貧致富的強大合力。

                • 重慶黔江授人以漁助貧困戶拔除窮根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重慶黔江區政府因地制宜針對貧困戶開展教育和技能培訓,培養貧困村產業發展帶頭人,幫助他們掌握致富的技能。

                • 浚縣:取消低保對象1.77萬人

                  據了解,為進一步對貧困戶進行精準識別,徹底清除關系保、人情保、征地保、穩定保等違規現象,切實做到應保盡保、應退盡退,將經濟狀況相對轉好的低保家庭和低保人口及時退出低保范圍,準確發揮低保兜底兒保障作用,浚縣開展了為期3個月的低保專項整治活動,活動已于近日結束。

                • 湯陰縣古賢鎮著力改善貧困戶生活居住環境

                  湯陰縣古賢鎮結合實際情況,重點做好30戶貧困戶危房改造工作,著力改善其生活居住環境。

                • 【網絡媒體走轉改】贛州輸“金”活“血” 助貧困戶搭乘致富“快車”

                  清晨,華割禾來到自家大棚里采摘豆角、茄子、青椒等新鮮蔬菜,趕早送往附近的菜市場,賣個好價錢。幾年前,華割禾還是一名負債二十多萬元的貧困戶,一家人居住在破敗不堪的土坯房里,就連逢年過節的肉類都得靠自家兄弟接濟。

                • 【網絡媒體走轉改】贛州輸“金”活“血” 助貧困戶致富

                  清晨,華割禾來到自家大棚里采摘豆角、茄子、青椒等新鮮蔬菜,趕早送往附近的菜市場,賣個好價錢。幾年前,華割禾還是一名負債二十多萬元的貧困戶,一家人居住在破敗不堪的土坯房里,就連逢年過節的肉類都得靠自家兄弟接濟。

                • 【網絡媒體走轉改】在興國感受蘇區振興和扶貧攻堅(圖)

                  興國是聞名全國的紅色故土,是著名的紅軍縣、烈士縣、將軍縣和蘇區模范縣,是蘇區精神和蘇區干部好作風的重要發源地、群眾路線的重要形成地。記者另去的杰村鄉蔬菜基地總投資3000萬元,規劃建設連體大棚100畝、單體鋼架大棚900畝,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轉和大棚搭建600畝。

                • 【治國理政新實踐·安徽篇】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安徽時強調,扶貧開發關鍵是要做到精準識別、精準施策、精準幫扶、精準脫貧,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苦干實干加巧干,確保到2020年全面實現“人脫貧、村出列、縣摘帽”。

                • 扶真貧才能真脫貧

                  1996年11月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第一次聯席會上,福建決定:連續3年,福建拿出1500萬元扶貧資金,幫扶寧夏。與此同時,解決西海固山區飲水的“井窖工程”,幫助當地群眾脫貧的“千村扶貧開發工程”“移民吊莊工程”等民生項目,也列為幫扶重點。

                • 陳潤兒:抓好易地扶貧搬遷 盡快實現脫貧目標

                  5月7日至8日,省長陳潤兒赴開封、蘭考調研脫貧攻堅和黃河灘區居民遷建試點工作,并召開黃河灘區脫貧攻堅工作座談會。對于抓好易地扶貧搬遷,陳潤兒強調,黃河灘區貧困面廣、貧困村多、貧困度深,其中很多是由于發展條件的制約導致貧困。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