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誦詞追思焦裕祿:直抒我胸臆

                2014-03-19 06:54 來源:映象網-東方今報

                  3月18日,習近平聽取蘭考縣教育實踐活動情況匯報,并發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發

                  3月18日,習近平聽取蘭考縣教育實踐活動情況匯報,并發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發

                  【闡釋選擇蘭考作為聯系點原因】

                  習近平18日在蘭考縣委老辦公樓參加縣委常委擴大會議。他說,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聯系點選擇蘭考,因為蘭考是焦裕祿同志生活工作的地方、焦裕祿精神發祥地,希望通過學習焦裕祿精神,為推進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實現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正能量。

                  【談焦裕祿:總把他作為榜樣,對照自己,見賢思齊】

                  習近平說,我們上世紀50年代出生的這代人都深受焦裕祿精神的影響,是在焦裕祿事跡教育下成長的。我后來無論是上山下鄉、上大學和參軍入伍,特別是后來當縣委書記、市委書記,一直有焦裕祿的影子伴隨。見賢思齊,總是把他作為一個榜樣,對照自己。

                  【朗誦追思焦裕祿詞:直抒了我的胸臆】

                  習近平還念了自己當福州市委書記時追思焦裕祿所填的《念奴嬌》。他說,這首詞直抒了我的胸臆。

                  【再次踏上蘭考土地依然心情不平靜】

                  習近平說,昨天一踏上蘭考土地,依然心情不平靜。在焦裕祿同志紀念館,盡管看的聽的都比較熟悉,但是我還是想多看一看、多聽一聽,每一個實物、每一個故事都能引起我的心靈共鳴。住在焦裕祿干部學院,出門就能看見焦裕祿種的泡桐,睹物思人,感慨良多。

                  【教育實踐活動和弘揚焦裕祿精神高度契合】

                  習近平說,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目的就是查擺和解決黨員干部作風上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促使黨員干部真正做到為民務實清廉,密切黨群關系干群關系,使我們黨能夠帶領群眾把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推向前進。教育實踐活動和弘揚焦裕祿精神是高度契合的。據新華網

                  關鍵詞

                  蘭考

                  蘭考地處豫東平原,總人口83萬,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也是焦裕祿精神發祥地。從1962年12月到1964年5月,焦裕祿在蘭考工作了470多天,依靠群眾、團結群眾戰風沙,斗“三害”,開創了工程治理和生態治理相結合的路子。2013年蘭考全縣生產總值達193億元。

                  《念奴嬌 追思焦裕祿》

                  □習近平

                  中夜,讀《人民呼喚焦裕祿》一文,是時霽月如銀,文思縈系……

                  魂飛萬里,

                  盼歸來,

                  此水此山此地。

                  百姓誰不愛好官?

                  把淚焦桐成雨。①

                  生也沙丘,

                  死也沙丘,

                  父老生死系。②

                  暮雪朝霜,

                  毋改英雄意氣!

                  依然月明如昔,

                  思君夜夜,

                  肝膽長如洗。

                  路漫漫其修遠矣,

                  兩袖清風來去。

                  為官一任,

                  造福一方,

                  遂了平生意。

                  綠我涓滴,

                  會它千頃澄碧。 

                  【注釋】

                  ①焦裕祿當年為了防風固沙,幫助農民擺脫貧困,提倡種植泡桐。如今,蘭考泡桐如海,焦裕祿當年親手栽下的幼桐已長成合抱大樹,人們親切地叫它“焦桐”。

                  ②焦裕祿臨終前說:“我死后只有一個要求,要求黨組織把我運回蘭考,埋在沙丘上。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

                責編:李婭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