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地名管理辦法》15日起實施 一路多名如何統一

                2013-10-15 06:30 來源:鄭州晚報

                  叫停“洋地名”、禁止“一路多名”……備受關注《河南省地名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將從今日(15日)起正式實施。昨日,針對一些市民關注的熱點話題,省民政廳進行了詳細解讀。

                  “原來1989年制定《辦法》中的相關規定已不適應我省新型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需要,一些社會經濟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出現了政策空白點,亟待從政府規章層面加以規范。”省民政廳有關負責人表示。

                  關鍵詞:一地多名

                  現狀:一路多名,外來游客犯暈

                  一條南北大道,在金水路以北稱為花園路,以南則是紫荊山路;一條東西大路,卻有著東大街、西大街、鄭汴路、商都路等多個路名;經過新通橋的分割,南北各稱二七路、文化路;還有農業路-冉屯路(桐柏路分開)、江山路-南陽路-銘功路-福壽街(北環路、大石橋、東方紅分開)……在我市,細數這些一路多名的情況,發現還真有不少。這些一路多名情況的出現,往往給市民,特別是外地游客帶來許多不便。

                  解讀:是否要統一,需征求公眾意見

                  省民政廳:目前,“一地多名”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一條道路分段有多個路名。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原來城市規模小、道路較短或道路沒有貫通,之后隨著城市框架逐漸拉大道路不斷延伸,原來的路名使用多年并為當地居民所接受,且涉及居民、商戶、單位較多、更名成本較高,新延伸路段又起了新的路名,如鄭州市的東大街、西大街、鄭汴路至商都路是很典型的例子。另一種是同一段道路有多個路名。這種情況主要緣于道路規劃和施工在前,道路規劃名已對外公布并使用,而政府批準正式標準地名在后,造成一條道路出現兩個名稱。

                  《辦法》修訂后,對于歷史形成的第一種“一地多名”情況是否需要更名,需充分征求其地名所涉及的居民、商戶、單位以及其他有關方面是否同意,必要時可以舉行聽證會;對于道路規劃或施工時所用道路名稱與政府正式批準的標準地名不一致的,應使用政府正式批準的標準地名。

                  關鍵詞:“洋地名”

                  現狀:“洋地名”好不好,市民有爭議

                  新《辦法》的實施,明確規定禁止使用外國人名和地名做地名。

                  有市民提出:“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區域文化,應該真正發掘這些本土文化。” 但也有市民持不同觀點,比如有市民擔心如果改名很可能會給自己生活帶來不便。“我在鄭州生活了30多年,曼哈頓這些名字早就叫習慣了,突然改了會很麻煩,而且那些住在那里的人是不是連戶口本都要改?商鋪的注冊信息呢?”

                  解讀:是否更名,要征求市民和單位意見

                  省民政廳:民政部于1996年6月18日頒布的《地名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八條規定:“不以外國人名、地名命名我國地名”,我省的《辦法》嚴格遵循了上述規定。而已用“洋地名”是否更名,需征求其地名所涉及的居民、商戶、單位以及其他有關方面是否同意,必要時可以舉行聽證會。

                  另外,希爾頓酒店、喜來登酒店以及西亞斯學院等名稱屬于企業名稱、高等院校法人名稱,其命名和更名參照國務院《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執行。

                  關鍵詞:地名保護

                  現狀:新鄭等被認定為千年古縣

                  每一個地名背后都記錄著一段歷史,也隱藏著一些動人的故事,和城市、地區的發展變遷息息相關。作為擁有3600多年建城史的鄭州,也擁有豐富多彩的地名文化。

                  記者昨日采訪中獲悉,比如我市鄭東新區祭城路,祭字在地名中讀音為zhà,這個讀音在全國絕無僅有,其用作地名歷史悠久。西周時期,周公五子祭伯封侯在管城東北15里處建祭阝(jì)國都城,史稱祭阝伯城。公元前722年,鄭國滅祭阝國,“祭阝”字及其他與“祭阝”有關的地名改為“祭”字,當地民眾為使后代牢記故國集體改姓為祭,讀音改為“zhài”。從此,祭(zhài)姓產生,與祭有關的地名、人名讀音都隨之改變,祭伯城也就成為“祭”姓的發源地。隨著多年后外地民眾遷到祭伯城定居,由于口音不同,使祭的讀音逐步演變為“zhà”,祭伯城簡稱祭城。此后,祭伯城、祭城兩種叫法在當地長期使用,史書上出現有祭城屯、祭伯城、祭伯鄉等叫法。現在鄭州市鄭東新區鳳凰臺、祭城路街道辦事處一帶就是古祭國都邑所在地,沿用和保護“祭”字地名,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傳承作用。

                  解讀:歷史地名要重點保護

                  省民政廳:第九屆聯合國地名標準化大會已確定地名屬非物質文化遺產,適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河南新鄭市、湯陰縣、沁陽市、修武縣、汝南縣和上蔡縣經聯合國地名專家組中國分部認定為千年古縣。

                  修訂后的《辦法》規定“對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紀念意義的歷史地名實行重點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形成的具有歷史文化價值和紀念意義的地名為歷史地名;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歷史地名的保護,鼓勵有關部門、單位和個人積極參與歷史地名的研究、保護和宣傳工作;縣級以上民政部門應當建立歷史地名檔案和歷史地名保護名錄,歷史地名保護名錄中的在用地名不得隨意更名”。(記者 裴蕾 實習生 王治)

                責編:李宜馨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