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戰路線的實質就是群眾路線

                2013-07-31 06:32 來源:映象網-東方今報

                河南電視臺群眾路線大講談 中央黨史專家薛慶超談感受

                  【抗日戰爭的勝利是群眾路線的勝利】

                  全面抗戰路線的實質就是群眾路線

                  【嘉賓】全國抗日戰爭爆發以后,如何抗戰?當時國民黨主張依靠國民黨政府和依靠國民黨軍隊抗戰,我們黨說這叫片面抗戰路線,中國共產黨主張發動中華民族、發動中國人民,不分政黨、不分階級、不分階層、不分信仰,只要抗日,我們都團結一致,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這個主張叫全面抗戰路線。

                  全面抗戰路線的實質,就是依靠人民群眾,就是群眾路線。

                  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嘉賓】在創建抗日民主根據地的過程當中,我們黨和人民軍隊、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把抗日民主根據地的男女老少、各個階層都動員了起來。

                  我有一次到沂蒙山區搞調研,90多歲的老太太回憶起來,覺得一生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挺進沂蒙山區,白天大家一起下地搞生產,晚上青壯年有青救會活動,一般年齡大一點的有救國會,婦女有婦救會,晚上還有識字班,少年兒童有兒童團,盡管日子過得很艱苦,但是心中像燃著一團火,覺得非常有干頭、有盼頭。

                  1943年6月,毛澤東在《關于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當中,從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高度,對黨的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進行了精辟的概括。他指出:“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就是說,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做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于行動,并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后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如此循環往復,一次比一次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

                  張思德與《為人民服務》的故事

                  【嘉賓】毛澤東作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一直和普通黨員、普通戰士、普通人民群眾保持著最密切的聯系。抗日戰爭時期中央警衛團有個戰士,名叫張思德,在深山老林里面燒炭,結果炭窯崩塌,張思德就犧牲了。這個消息傳到毛澤東那里,他立即把有關負責人叫去問了情況。當他聽說張思德的尸體還在窯洞里,就嚴厲批評說:“怎么能這樣呢?趕快把他的尸體挖出來,換上干凈的衣服,派哨兵守著,不要讓狼吃了。然后把后事安排好,要開一個追悼會,追悼會通知我,我要參加?!?/p>

                  后來在追悼會上,毛澤東作了演講,他說我們共產黨和我們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它的一切都是為了人民的利益。張思德同志是我們這個隊伍中的一個同志。后來中央有關方面把毛澤東這次即席講演的記錄稿做了整理,這就是《為人民服務》這篇文章的由來。

                  【群眾路線基本內容、基本要求確定】

                  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政治路線、組織路線

                  【嘉賓】在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中,對群眾路線進行了深入的、全面的闡述:“我們共產黨人區別于其他政黨的又一個顯著的標志,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

                  在這次大會上,劉少奇同志作了《關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他在這個報告當中提出了一句著名的論斷,說群眾路線不僅是我們黨的根本的政治路線,而且是我們黨的根本的組織路線。

                  因為我們黨在抗日戰爭中團結了中華民族、中國人民最廣大的各個階層、各個方面,所以我們在贏得抗日戰爭勝利的時候,中國共產黨已經發展到一個力量很強大的黨,有一億人口的解放區,有一百萬的人民軍隊,是一個生機勃勃的黨,是一個空前成熟的黨。由于我們黨在八年抗戰中奠定了強大的政治基礎、組織基礎、群眾基礎,所以抗日戰爭勝利以后,僅僅三年,我們就奪取了中國革命的勝利。

                  【導視】抗日戰爭的勝利是群眾路線的勝利!共產黨在解放戰爭中又會怎樣運用群眾路線這一法寶呢?三年,只要三年真的會奪取中國革命的勝利嗎?

                  【解放戰爭是人民的戰爭】

                  大姑娘小媳婦扛起門板架橋助軍隊過河

                  【嘉賓】在全國解放戰爭時期,黨的群眾路線得到進一步的發揮、發展、豐富。

                  在華東戰場上,華東野戰軍把國民黨軍隊精銳的整編74師,團團地包圍在孟良崮地區,華東解放區大概有上百萬的人民群眾參軍參戰,送上去的是軍糧,押下來的是俘虜。

                  有一天,華東野戰軍有一個團要過河上山增援,河上沒橋,上級到河邊一個村里派人通知,黃昏時迅速架一座橋。當時村里的男人抬擔架的抬擔架、送公糧的送公糧,剩下大姑娘和小媳婦怎么架橋?她們一商量,回去把自家的門板摘下來,扛著門板到河邊集合。華東野戰軍的增援部隊到達時,她們一個一個扛著門板跳到河里頭,用自己的肩膀架起了一座橋。

                  在西北戰場上,當時國民黨胡宗南集團,幾十萬人進攻延安,當時西北野戰軍只有兩萬多人,面對強大的敵人,彭德懷說,別看敵人貌似強大,他們脫離人民,陜甘寧邊區雖然貧窮,但是人民群眾和我們站在一起,這就是我們的鐵桶江山,敵人最后必然會被我們所戰勝。歷史的發展,正如彭德懷同志的預見。

                  胡宗南集團的部隊占領延安以后,趕快向蔣介石報捷,蔣介石欣喜若狂,他也有好奇心,要看看紅軍長征以后在陜北扎根、成長、壯大,毛澤東和中共中央究竟用了什么法寶。所以蔣介石乘坐著“美齡號”專機在延安降落,到毛澤東的窯洞、朱德總司令的窯洞、周恩來同志的窯洞、劉少奇同志的窯洞,一個一個里里外外看了一遍,他一言不發。他沒想到,就是在這種純天然的黃土窯洞里,中國共產黨團結了中國人民,徹底地戰勝了國民黨反動派。

                  河南大學見證了很多群眾路線故事

                  在中原戰場上,也有很多群眾路線的生動事例。人民解放軍攻克中原地區的第一個省會河南開封的時候,非常準確地體現了黨的群眾路線。開封戰役剛剛結束,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封前線政治部、司令部發出了布告,保護一切文教機關、文教單位,河南大學門前、河南大學圖書館門前、河南省圖書館門前、開封市圖書館門前,都有人民解放軍的警備部隊立即站上了崗。河南大學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很多進步教授、進步學生,河南省會的許多知識分子、名流學者,紛紛找到人民解放軍的指揮部,要求參加革命工作。所以中國人民的解放戰爭確實是全國人民奮起的戰爭。

                  【主持人】通過薛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使我們對群眾路線的由來、發展有了深刻的認識。那么走過革命戰爭年代之后,共產黨人在建設時期將如何繼承和發展黨的群眾路線呢?下周同一時間薛老師將會給大家繼續講述。

                責編:李婭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專題推薦

                度假季 沙灘女王泳裝扮美記

                度假季 沙灘女王泳裝扮美記

                眼看氣溫開始攀升,不性感怎么點燃夏日熱情。要性...

                2013映象汽車——小編試車

                2013映象汽車——小編試車

                小編試車為廣大車友介紹車輛整體,用最河南的話語為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