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舞者:這些動作是在等孩子放學時琢磨出來的
“動作簡單,節奏感強的人看看就會”
市民王女士:綠城廣場每天晚上都有上千人在跳健身操,動作特別簡單,看一會兒就會,大人、小孩、男的女的都能跟著跳。
“氣氛很好,可熱鬧了。他們自己帶的播放機,放的幾首歌我也會唱。”王女士說,“這種休閑方式很健康,吃過晚飯到廣場上轉轉,跟著音樂走幾步,幸福指數真的會上升。建議住在這附近的市民都可以過來看看,跟著學學。”
綠城廣場出現千人跳操團
“火紅的太陽照在我身上,火辣辣印在我心上……”每晚7點,綠城廣場靠近中原路一側的場地中央都會出現一支壯觀的健身隊伍,密密麻麻足有上千人,齊齊地跟著音樂和鼓點邊走邊跳。
樂曲多是“草原風”,經過配器處理,節奏感鮮明。
音樂響起,他們手臂時而揚起、時而落下,動作整齊自然,整個身體都在運動。
有人說,這是“僵尸舞”,眼下鄭州最流行。也有人說這是健身操,“因為它比跳舞簡單得多,更像是在做廣播體操”。
廣場人群中間,吹著哨子指揮隊伍不停變換動作的,是這個廣場活動的發起人趙穎。
“這個健身操的特點是下肢踏步慢走,上肢、手部運動多一些,老少都能學。節奏感強的人不用教,看看就會,節奏感差的跟著走一個星期,也能像模像樣。”趙穎說。“東北人管這個叫‘僵尸舞’,一般是老年人晨練時在公園跳,我把它改編后,加快節奏增加動作,起名叫‘陽光健身操’,又加進舞蹈動作,大家可以邊走邊跳。”
全職媽媽變身義務教練
趙穎今年42歲,東北人,定居鄭州多年,是一位全職媽媽,這套健身操就是她在碧沙崗公園等孩子放學時琢磨出來的。
剛開始,只有五六個人跟她學。趙穎借了一個喇叭放音樂,然后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去教。
“很多人看到我們跳得開心,很想參加,但是她們總說自己不會跳,可能有點害羞。我就經常去勸她們,后來跳舞的人慢慢就多了,今年春天就有幾十個人了,公園里跳不開,就到綠城廣場來了。”
現在每晚7點,趙穎都準時拉著音箱,出現在綠城廣場北門,她的生活重心已經從全職媽媽向義務教練傾斜,從只帶一個5歲的女兒到帶上千人一起跳健身操。
“沒別的想法,就是想讓大家一起快樂地運動,健康地玩兒。”長跑運動員出身的趙穎對記者說。
90分鐘,變換80個動作,步行約5公里
廣場健身操總時長一個半小時,分13段音樂,體力好的可以一直走不用停,初學者和年齡大的走多長時間合適,根據體力自己掌握。
一段音樂結束,人們站在原地休息,10秒鐘后,馬頭琴聲傳來,節奏感十足的樂曲《一曲相送》響起,“一路上陽光明媚,你揚鞭把風兒追…… ”隊伍又扭動起來。
記者數了一下,一段音樂8分鐘,共做了擴胸、伸臂、扭腰、轉手腕等7個動作,平均一分多鐘換一個。
廣場上1000多人分成5支隊伍,每支隊伍分成兩列,打頭的隊員動作最標準,后面的人跟隨模仿,動作整齊劃一,步幅不徐不疾,一分鐘約走五六十米。
按這樣頻率算下來,一個半小時共變換80個不同動作,能走5400米。
“一個多小時,不知不覺走了5公里,這么遠啊,真沒想到。”參加跳操活動一個多月的市民徐先生說。
徐先生是一名坐辦公室的上班族,活動量少,體形偏胖,還有輕微冠心病,為了鍛煉身體,花1000多塊錢在健身房辦了健身卡,“在健身房做器械動作強度大,很枯燥,堅持不下來。”
發現廣場上有人在跳健身操,徐先生每天晚上都會跟著走走跳跳,很快就能出一身汗,“回家洗個澡 ,睡得很香”。
跳廣場操還能治更年期病
“一個人走路沒意思,上千人一起走,氣氛好,誰都能堅持下來。” 廣場上動作最好看、領頭跳操的李平臉色紅潤,是個“鐵桿粉絲”。
因為偶然的一次散步,一次好奇的參與,她就學會了,并且上癮了。
李平告訴記者,現在廣場上跳健身操的有很多是妯娌、夫妻,還有全家一起來的。
“來跳操比上班還準點,還積極。”在鐵路上工作的李平說,她現在每天下午6點多就開始準備,早早給家里人做好飯,吃完飯去綠城廣場,跳到晚上10點回家。“我現在每天都排得滿滿的,心情太好了。”
“50多歲了還有這樣一個平臺結識這么多朋友,挺開心。”王慧章說,跳廣場健身操不但讓她交到了許多朋友,還治好了她的“更年期綜合征”。
“老公的事業不錯,我退休沒事干,心理有落差,現在每天來跳健身操,給他們幫忙放放音樂、給新來的教教動作,很充實,煩心事都沒了。”
想找個比綠城廣場更好的場地
從最早亮相綠城廣場,到街頭、路邊遍地開花,“廣場健身操”走進了越來越多鄭州人的生活。
幾十個人,一臺小音箱,一人領走、眾人跟隨的熱鬧場景城區各處隨處可見。
“城市的人出門都是開車、坐車、搭電梯,活動量少,需要多走路。長跑、騎車等運動強度又太大,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堅持。”趙穎說她創編的這套動作是一種行進中的有氧健身操,不花錢無門檻,老少皆宜。
正因如此,“廣場健身操”粉絲越來越多,幾乎每天都有人來請趙穎去教動作,做指導。
“市民喜歡跳,我很愿意教。”趙穎說,她和伙伴們想找塊更大場地來教更多的人跳“陽光健身操”,但幾個月下來都沒有找到。“市區空地上要么在蓋樓,要么被開辟成市場,能拿出來讓老百姓鍛煉身體的場所真的太少了,希望能盡快找到比綠城廣場更好的場地。”
相關新聞
更多>>